心灵之道

《心灵之道》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比获取更有幸福感。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
--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生命中的遗憾。
--我们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对外无限宽广拓展世界,对内无限深刻发现内心。

--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需要你帮助的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种大地生成的信念。理想主义不是职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务实主义。
--选择太多,所以困顿。
--幸福与贫贱无关与内心相联。
--每个人心里开出一片乐土。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一种风骨。

--由德、由仁生发出来的一种旷达的勇气。从容的内心变得镇定、勇敢。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我们对生活一种欢欣的态度,就是对古典最高的致敬。

《处世之道》

--孔子的处面之道四个字

--孔子认为“以直报怨,以德把德”才是值得提倡的。
--心灵环境的荒芜,生命能量的浪费,是一种心灵资源的浪费。

--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也应该保有这种距离。
--最恰当的距离是在彼此不伤害的情总况下,保持彼此的温暖。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人生最高、最美的境界是,内心有所期待。
--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是锦上添花,其实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所有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爱发脾气的小男孩。
--孔子之慎言、如履薄冰。
--让自己的快乐成为一种能源,去普照世界,温暖别人,让我们的亲人在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慰籍的理由。

《君子之道》
--君子的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好相处的人。

--子曰,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的便宜的人。
--恒心和定力是一个人接近君子的标准。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古典的美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从自身修修养做起,一个真正的君子,从现在起做最好的自己。

--圣经里面说、射出的箭和失去的机会。

《交友之道》
--好朋友是一本书可以打开一个世界,开创一个好生活;朋友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
--过分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关怀中折射出的一种光芒。
--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也是一件不好的事。

--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危险的理智是最根本的前提。
--过分你的优柔寡断是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
--结交那些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结交好朋友要有“仁”、“智”二字,有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陶渊明守着无弦琴,弹奏心灵的音乐。生活中的快乐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教养、憧憬。
--机遇是一个怪物,迎面走来时心存疑虑,走过时却永远抓不着。
--朋友是清明理性让你远离危险的人,是开明坦荡给人快乐的人。

--与其跟他人斗,不如与自己的能力斗。

--心灵被所得推满最后会累于得,成为生命的隐痛。

--选择一个朋友只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打开一个友善的世界,拥有一个光芒的人生。
--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养性,自己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个惰性元素,诘问自己配交到怎样的朋友。

《理想之道》

--我们不缺乏鸿大的理想,但缺乏理想的切实的道路。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

--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你一个淡定的起点。
--我们习惯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欣然表演。
--所有外在的形式是为了内心的安顿。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去到自然中。不追求物质的奢侈,追求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巨大的力量之一。
--理想之道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的心灵储备一点能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找到一种符号寄托。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据地,每天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让我们都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

《人生之道》

--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是一种心灵的标准。清明内省,自信坚定。“立”指你的一生所为,拿什么样的标准。
--物质的东西越少,人就越容易迷惑。
--四十不惑,内心不惶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抵抗外界的诱惑。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别人。独孤求败的境界。
--最大地尊重别人,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了解别人的所为,一种悲天悯人的气度。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生成雨。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为生命的张力。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有效率的生命,在于三十岁就有知天命的觉知。

(责任编辑:孙新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