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超市门口,散落着一地的碎玻璃片,有一名青年手里拿着喝空了的啤酒瓶走过来,没有丁点迟疑,手中的瓶子就对着那堆碎玻璃摔去。这时,超市的保安看见了喊:“你是不是神经病啊?这么没公德?”这位青年反唇相讥:“你才神经病,这里不是早就有一堆碎玻璃吗?”
看着青年骂骂咧咧离去的背影,我突然想到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
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恰如那个青年一样。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抱怨着环境恶劣社会不公,可他们却很少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不少人盯着社会的阴暗面,结果让自己的心灵也变得狭隘和阴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社会上的一扇“破窗”。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带他的学生到一片杂草地去上课,问他的学生?学生有的说用镰刀割掉,还有的说用火烧。然而,苏格拉底却告诉大家,让庄稼来占据杂草的生存之地。
人的一生,谁都不可避免会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职场失利、事业受挫等等,如果我们沉浸于斯,那么我们的心灵就真的只能任由这些“杂草”占领。如果说除掉“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上庄稼的话,那么,我们破除“破窗理论”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主动修补好这扇“破窗”。即使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还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
(责任编辑:孙新宇)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