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思维法让你柳暗花明

在你做事感到没有头绪的时候,那么可以让你有一些换种角度,换种思维法让你柳暗花明,可以让你茅塞顿开……

馨华读国中的儿子与同学起争执,两人大打出手,班导师紧急通知她。当她赶到学校训导室时,先生早已臭著一张脸站在里面。一见馨华,先生立即斥喝:“早就叫你把工作辞掉,全心在家带孩子,你不要,现在儿子变成这样,都是你的错!”馨华心有不甘地回呛,“孩子是我一个人的吗?指责别人很容易,你又花多少时间关心我和孩子!”

提出“激励理论”的学者寇菲(Cofer)研究指出,高达九成的人遇挫折会选择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等反应,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因为每个人会将过去的经历贴标签,一件事即使有多个面向,若与过去经验不同,就会被贴上不好的标签,而出现负面反应。可是,“人的想法每秒都在变,每一秒都有机会做出新选择,让下一秒更好。只要用对方法,正面思考是可以练习的。”

正面思考威力有多大?专家举例说明,1960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做了个实验,在新学年开始请校长告诉3位教师,“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是全校最优秀的,所以特别挑选3个优秀的班级让你们教”,并叮嘱老师不要告诉学生,以平常心对待。一年后,3个班学生的成绩是全校最杰出的,3位老师认为是学生很聪明的缘故,但校长告诉他们,“其实这些学生是随机抽样。”老师讶异之余,也对自己的教学沾沾自喜,但校长又告诉他们一个真相,“你们也是随机抽样的老师。”

专家解释,此实验正是自我预言最佳例子,“不断认为自己做得到,自身的心情、态度、行为,甚至环境都会被这样的气氛包围,自然而然朝此方向前进,实现预言。”当自己思考正向、积极,也会影响周遭人对自己的态度与看法,连带著,彼此的互动也会转换,这就是正向思考带来的正向力量。

心想事成练习6部曲

专家指出,“正面思考的复原力可以学习。”正面思考能量会随著人生历练而提升,正向看待挫折,忍挫力也会提高。怎么开始正面思考?试试以下的练习步骤:

Step1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若自己不清楚,可能发出混杂频率,吸引混杂的结果。而且,愿望必须操之在己、可实现。专家表示,很多人希望中大奖、发大财,但中奖、但这并非个人能掌控,不建议许这类愿望。像宝来曼氏期货协理张莉英每天经手财务,但从不许愿“发大财”,而是每天和财神沟通,提醒自己要谨慎操作客户的钱财,不要让客户赔钱。

Step2确定愿望明确提出要求

张莉英指出,“提出要求”并非要大声喊叫,而是藉著说出要求的形式,厘清、确认自己的愿望。

Step3专注愿望,观想希望拥有之物

提升注意力,增强达成愿望的频率和能量。像张莉英以拜财神的仪式,专注愿望的实践。至于专家,则常在脑海想像“已实现梦想”的画面,体会它带给自己的愉悦,“让自己戴上幸福的眼镜。”他也以某家房仲广告为例,强调找到幸福的家,描绘幸福的美景,让消费者藉此观想幸福。另外,也可用工具辅助,像写日记、愿景板等,把自己希望拥有的东西照片,贴在布告板或行事历上,提醒自己要努力。

Step4遇到挫折时重新调整频率

若发展不如预期,人难免会产生负面想法,怀疑自己能不能成功,此时,要自我提醒维持正向频率,和周遭美好事物“共振”。对于泼冷水的人,也要适当保持距离,以免受到影响,愈来愈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有句话这么说:“你现在的外在世界,是过去内在思想的投射”,若要有全新的人生,就得调整自己的频率,包含。然而,改变思想就像改变习惯,非一蹴可几,需要时间调适,一点一点地练习、进步,假设原本有60%的负面思想,先调整到50%、40%、30%……,渐渐地负面思想愈来愈少,正面思想就会愈来愈多。

Step5将美好事物当成转换情绪的辅具

保持“乐观的现实感”,允许自己从实现小心愿著手,再逐步调高难度。专家强调,首先要聚焦在美好的事物。例如“减重”,而是放在“完美体重”上,试著感受拥有理想身材的感觉。

他也建议随身携带可让自己保持正面思考的辅助工具──“情绪移转物”。当生活中遇到不可理喻的状况而情绪差,除了发怒或忍耐,其实还有其它选择。例如,有些妈妈会在皮包里放家人或孩子的照片,当因为塞车、或与人起争执而心情烦躁时,可看看照片,让注意力转移到亲爱的家人,也就不会一直处在不良情绪。

Step 6感觉即将拥有

发出愿望时,专家建议,必须时常感觉良好,好像正在接收希望拥有的东西。像张莉英之前想买房子,许愿时还没有足够的钱买房,可是她不放弃,常想像心中理想房子的模样,“感觉自己住进那间房子。”果真梦想成真。

另外,专家重提一个观念,“当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用’、‘都是我的错’时,不妨先加个问号,‘自己是无用的吗?’、‘都是我的错吗?’别让负面思考从10%、50%、80%……无限扩大,演变为永远无法改变的状况,成为难以战胜的心魔。”

同时,专家指出,藉由反思给自己机会,重新检视自己的感觉是虚拟的、被扩大的、或真实的,找出这种感觉的来由,并尝试能否调整、改变或解决,引领自己从实践的体会中找到转变想法的契机。而她也补充此书所介绍的“认知疗法”,“认知”就是对事物所持的见解与思考,亦即“想法”。“认知疗法”强调的是改变现实与思考,使想法能符合实际情形,不被情绪左右或陷入经常性的负向思考。她建议大家要有“行动”,而行动的第一步就是从改变想法开始,让执著的观点、角度有转移的空间,慢慢地,自己所接触的氛围会变得美好,即使遇到挫折,依然能保持定力和信念,逐步迈向心想事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