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情绪宣泄走出阴霾
昨日,在玉树的“希望少儿之家”,来自南方医院的心理医生苏梅蕾轻轻拍着孤儿们的肩膀问:“地震可怕吗?你们害怕地震吗?”孩子们却出乎意料地回答:“我很勇敢!我不怕!”
苏梅蕾知道孩子们完全没有打开心扉,她慢慢地陪着孩子们玩起了游戏,又和他们拉家常:“你在学校里最喜欢谁?”“你最喜欢和谁玩?”“想念爸爸妈妈吗?”
孩子们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我想念学校里的小伙伴!”“我也想妈妈了!”不少孩子哭了起来。苏梅蕾说,这样的情绪宣泄对孩子们很重要,能够更快帮助他们走出地震创伤的阴霾。
伤员和孤儿1/3有心理障碍
地震时,家住歇武镇的更求周吉正在学校操场上体育课,幸运地逃过一劫,但他的双亲却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随后,小周吉被安置到了希望少儿之家,至今连父母的尸体都没见到。想起爸爸妈妈,小周吉立刻哽咽起来。苏梅蕾说:“地震是很可怕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失去亲人是很悲痛的事情,如果伤心就要跟姐姐说,我们是一家人。”
“希望少儿之家”负责照顾孤儿的陀贡卓玛告诉记者,不少孤儿情绪都很低落,也不太肯说话。特别到了夜里,孩子们会突然从梦中惊醒:“地震来了!妈妈!快跑!”
苏梅蕾说,前年的汶川地震中,有三分之一的伤员和孤儿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有的人整夜不眠,噩梦不断;有的人惊恐,敏感,老是感觉房子要倒了;有的人情绪十分低落,甚至表现出对身体的严重创伤以及丢失的财产无所谓。“地震孤儿更容易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比如控制不住回想受打击的经历等。”
为灾区培养“心理治疗队伍”
在藏区,心理医生还遇到了语言障碍的问题,上了年纪的藏族同胞基本不会汉语,因此在进行心理治疗时都需要当地的向导一句句翻译。广州狮子会救灾工作委员会主席陆方舟也是一名心理医生,他一度试图为灾民进行心理治疗,但碍于语言不通,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对此,苏梅蕾说,希望能对灾区本地救援人员进行心理治疗的相关培训,为灾区留下一支不走的心理治疗队伍。
“希望少儿之家”的陀贡卓玛和其他四个志愿者成了苏梅蕾第一批学生。苏梅蕾告诉他们,要多和孩子们沟通,告诉他们更多的地震常识,要让他们知道地震只是偶发的,不是常态。苏梅蕾还让他们要多留意一些平时不大爱说话、睡不着觉的孩子,多关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