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各门学科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中学思想政治课以其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而特有的性质和功能,在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和不可代替的作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心理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正确地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师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具体的心理状况,灵活执教,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是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指的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由个体近期经验产生,也可以由过去的习惯生活产生。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其教材、教师、教学方法也会产生心理定势。例如,在新学期开始的几节课中,有的同学就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听课,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上课听不听无所谓,考试之前好好背背就行了的学习心理定势。定势有积极、消极之分,对教师的信赖、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灵活运用的学习方法都属于积极的心理定势,相反则是消极的to23.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心理定势。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定势,从严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心理动因,它产生于学习需要,它既能有力地推动,也能够严重地阻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有远期和近期,外部和内部、广泛和狭隘之分。在政治课的学习活动中,那些远期的、正确的、内部的、广泛的学习动机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要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善于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强化学习动机。
最后是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学起着推动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当然也有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
因此教师要深入探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具体的心理状况,灵活执教,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品质施加正面影响,以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同时,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se end 47ms cost!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