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进行,又有哪些原则可循呢?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保密性原则,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2、教育性的原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全体性原则,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4、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整体性原则,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6、发展性原则,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7、活动性原则。
8、主体性原则,所以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业将逐渐走进每所学校。于此同时,家长们也应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常识,以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一些异常行为并尽早让孩子接受专业的治疗,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