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呀

我是一直不愿意把不同年龄段的人分门别类,比如关于60后、70后和80后的划分,毕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心态性格和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不能一竿子打死。我就想我自己?哪个“后”的特征我都有,甚至最近又占了90后的毛病,把未来想得很无所谓。什么60后就爱忧国忧民,70后就小资,80后就自私,这些都是不一定的事,其中例外太多了。

可有时我又不得不按普遍现象把类归回来,这普遍就是说大多数人是有类似特征的,比如60后的人就是使命感重一些,爱从小事看大事,一发火也爱充大辈儿…呵呵,没办法,老家伙们就是这样爱拿责任说事儿。这也是时代造就的毛病,那80后有什么普及性毛病呢?最近我发现最大的毛病不是自私,也不是没责任,而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劲。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前几天有个杂志记者找我执行工作,同去的一个82年的女孩子等我们聊完后,无数的问题向我飘过来?我怎么一直跟不会跟人打交道呢?我一直也没桃花运呢?我一直挺傲的,怎么没信心了呢?我就觉得我什么都干不好,前途也很渺茫……虽说她这一连串迷茫外带自我检讨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但也说明了一点,太没心理承受能力了。这不自信简直没来由嘛,你看她长得眉清目秀,又有个做记者的工作(她觉得并不好),家庭优越,不缺钱花,这怎么叫过得惨呢?于是我就给她讲道理,鼓励她要信自己信别人。旁边摄影师和我同年,我明显感觉他已经不耐烦了,果然,这位老师突然就一摆手,说不清楚,你自己受点苦就什么都明白了!而那个70后的男记者就只能笑,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你看这6、7、8三代人的表现很典型吧?
那位摄影师跟我是一样的想法,吃点苦头后一坚强什么都能解决。可怎么吃苦还是个问题,她当然也不能理解这样的事实,离开优越的家选择出门流浪;而我也会逃避父母的溺爱,喜欢漂泊到外地去受苦。我们都不是那年代苦孩子出身的人,可在青春的烦恼时期却必须给自己找些磨难,我想不光是那姑娘,现在的大多数80后都想不明白,好日子不过,还有自讨苦吃的?
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确实很“贱”,60年代末大多数人都吃不上饭的时候,我小时侯连巧克力都吃腻了,生活不比现在的90后差。可我觉得这幸福生活太憋曲,大了后一心想离家出走,每回能出远门前都夜不能眠,在被窝里偷着乐。那时我走穴,还睡过后台,大冬天的像流浪者一样坐大轿子车里,裹着军大衣一路十几个小时;演出要是水了,大伙都没钱吃饭,生扛着也不回家,可能是太叛逆了吧,楞把受苦当乐趣,经常是激动得直打冷战。苦中做乐是可以磨练人意志的,也没人抱怨过倒霉。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受的苦多了,受的伤害多了,人就会变得刀枪不入,没什么事能被击垮。要是身无分文了,就想,当初我兜里就5毛钱的时候也不活得好好的吗?要是工作不顺,就想想当无业游民的日子,回忆一下那游手好闲的滋味,恩,还好饭碗还在呢,比着比着就知足了。
留言处不少80后有什么问题都跟我倾诉一下,除了感情问题,就是工作问题。只要工作有些不爽就以为自己命不好,日子过得背,动不动就想改名转运,好象要永世不得翻身的一样。可在我看来那都不算事儿啊,谁保证自己一走上社会就能成为人中精华呢?你也没那阅历和本事呀,这点委屈都受不了,那这辈子没旁的选择——当寄生虫最合适。
还有就是缺少敢于放弃的勇气,只要不想在某地工作了,宁可抱怨不止眼泪成河也不拿出点勇气放弃,就那么混着,混到一定程度最终还是落个被开除的下场。然后恶性循环,这样一来就又为自己“太倒霉”增添了一个理由。我在单位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不是为别人,就是敷衍也是敷衍你自己呢。
关于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有的人强是天生的,有的人就需要发挥犯贱精神自己锻炼,多栽跟头多撞墙,多受些打击和伤害,慢慢就会强大起来。不少人总觉得有个好名字一了百了,即使不用努力也就万事如意了,你想得确实美,可老天还不答应呢。不信就多看看那些牛人的报道传记,但凡事业成功生活圆满的人,一定都是经历过大磨难大失败的。没听说过一个人乘着顺风就上了青云的,要真有这种人的话,他不是神也是仙。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新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