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开大学在学生公寓区开辟了1800平米的菜地,作为学生“园艺助心”心理辅导项目的试验田。校方表示,“园艺助心”借鉴了医学中的“园艺治疗”理念,旨在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得到认知、社交、情绪控制等方面能力的提升。(4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以为,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田园怡趣,陶冶情操,理疗“心病”,此举能否真的达到预期效果,目前还不好说。然而,南开大学正视学生心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近年来,由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今年3月前后,就有湖南祁阳县2名优秀女中学生因不堪学习压力,而相继跳楼自杀的事件发生。其中一名学生在遗书中说:“生活太累了,学习太累了,死了就算了……”相信这是一个花季女孩临终前的真实声音。早在2004年,震撼人心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2005年,安徽东至县昭潭中学14岁学生曾某的纵火案,也均能从他们的心理负荷过重、心理扭曲、心理疾病方面找到原因。
面对这样残酷的结果,我们不仅要问,我们的教育机制到底怎么了,我们的社会人文关怀到底还有多少空白,我们学校的心理教育疏导到底还有多少功效……还有“择校热”、“排名热”、“就业难”等等太多太多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学生稚嫩的肩膀所不能承受之重。
据有关专家调查,导致学生精神压力过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多地是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去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日本、韩国、美国相关机构共同对四个国家的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高中生认为学校里“以考试为目标,布置较多习题”的教学方法占74.6%,而日本比例为26.6%,韩国为36.4%、美国为37.8%。可见,中国高中生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了做习题、对待考试上。与此相符,中国高中生认为学习压力大的比例为86.6%,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三国。
当前教育体制下,在没有找到为学生有效减负释重的方法之前,给学生以心理援助则不失为一剂良方。当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携手来做。作为政府部门,要主动承揽起建立相关心理援助机构的重任,像关注地方GDP增长那样,来关注学生乃至全社会人员的心理援助需求;作为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敢向“科考式”沉疴下刀,拓宽学生心理教育渠道,引导学生走出“惟分数”的误区;作为学生家长,更多地是要将严格要求转化为启发诱导和心理关怀,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让孩子在美丽的“心理菜园”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