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抓狂 要么死亡

人长大了,就慢慢变成“机器人”了。

机器人就是按程序进行机械性的反应而自己还完全看不见、不知道。还好,当人们内在有一个觉醒的小萌芽时,就会觉得生活怎么变成这样了,就会开始寻找各种修行或是所谓心灵成长的东西。

不论怎么修、修什么,不外乎都是为了“活在当下、保持觉知”。活在当下就是回到小孩子的快乐,保持觉知就是看见自己、记得自己、成为自己、减少能量漏失、解除负面催眠、解除机械性反应,进而达致“超意识”的合一境界。

关键在于“活在当下”。这是最起码也是最难的。练习和培养活在当下的方法很多很多,包括参禅、学佛、内关、静心、冥想等等等。每个法门都是有效的,每个法门也都可以无效。例如,当一个人一边念佛经一边神游,或一边打坐一边想着明天怎们把客户搞定,这次的修行就等于白修。所以我们常常看见满身佛气却缺乏觉知的人。。。这也许就是古今修行者众而成道者极少的原因吧。

有一种修行的方法如利剑直指人心、毫不留情,就是葛吉夫律动。葛吉夫律动利用了“头脑混乱”的催眠技术,根据其“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的“第四道”以及Enneagram(九宫图)发展出一套不易做到但可以做到的舞蹈动作。葛吉夫律动通常是相同动作团体进行,习舞者必须100%活在当下才能做出要求的动作,否则会因身心不一致而动作不协调。这样的好处在于,不论你什么时候走神(没活在当下)了,自己都能看到,于是有机会再度回到当下。几分钟的一支舞跳下来,顿时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习舞者在团体中透过神圣舞蹈,来解脱不自主的机械性,而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一个拥有“意识”的人.、一个有能力“做”的人。

葛吉夫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佛陀”,第四道是他与他的大弟子邬斯宾斯(Peter Damein Ouspensky)创始的一种修行体系。第四道体系的基础概念里包括:发展人的素质的四条道路、人的四个中心、七种人。

由于第四道不留情面、直指人心、无法自欺欺人,所以它一直都只被少数人接受。而多数人在刚开始学习律动舞的时候都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因为它的设计太“刁”了,你必须活在当下、保持清醒,否则就完全暴露无疑。葛吉夫律动舞蹈是要交给身体去做的,要做到就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身体的智慧,头脑只是用来观察自己,包括身体的移动、感受和情绪的变化以及机械性的反应。

头脑,本应是人的工具。但长久以来,头脑变成了主人,人的身体、高等情感、感应能力却被它奴役着。葛吉夫律动要让头脑变回工具,于是一下子打破了这种多年形成的机械性。就象一个常年住在黑屋子里并感觉很习惯很舒服的人,突然要他生活在光明之中,真是太不习惯了。这种强烈的不舒服几乎让人抓狂!

如果你忍受不了这种抓狂,也可以逃回舒服的黑房子里,继续过着“机器人”的生活。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灵魂进化,成为第四种人甚至迈向成道,就要挺过这个抓狂,进入死亡。

死亡,就是让机械性死亡。这种死亡,就象凋谢的花,美得抓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要么抓狂,要么死亡。你看着办。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