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做心理治疗的医生们的信

北京友谊医院 心理门诊 柏晓利

各位同道,许多人可能知道我。有些人听过我的课。有些人可能在电视中见过我。

几年来,我在不同的场合,讲述着友谊医院心理门诊的工作模式。但我内心知道,因为体制的原因。这种模式不是所有的医院系统的医生都可以仿效的。而我是幸运的,在我困难的时候,遇上了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当年的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他的支持,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经济上的,支撑着我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发展出了我们现在的“友谊心友”模式。

在这里,我想和各位交流的是,我是如何走上这条一生需要不断学习的道路和以及如何与你的来访者在你的门诊工作中建立联接的一己之见.

我是生物医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医生。多年来做的是神经科医生的工作。与大多数医生不同的是,除了善用药物救人,我还喜欢文学,也喜欢看一些社会学的书籍并且愿意思索。98年,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第二十个年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独生子女一代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当然所有问题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密切相关。这一年急诊室的一个16岁孩子因与父母的冲突自杀,这促使我在专业上彻底转型。95年,医院建立了心理门诊,我有了专业学习的机会并且接诊抑郁、焦虑和躯体化障碍的病人。尽管许多人认为我的转行可惜,一些不了解我的人甚至认为我是出了什么差错被放逐。(那时一般是业务不精,即将退休和政工干部转行才去做心理工作)到了98年,我出门诊看的病人就全部是心理问题的病人了.

从1999年我开始连续四年接受中挪“精神动力学”的专业培训,每年16天。同步进行的是连续三年每年14天的完型治疗培训和个人成长,同时学习家庭治疗(萨提亚、海林格)。2001年心理门诊病人太多。凭一己之力已经不能应对门诊病人的需求,学习国外做法,在友谊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国内唯一以抑郁患者为主体的心理健康组织——“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简称友谊心友),为了帮助他们,除了做一些传递知识的讲座外,从2002年开始,组织他们开始了团体治疗。这时的团体是结构化的,以认知取向为主,帮助来访者解决一些问题。

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精神分析理论是进入心理治疗领域的基础,而真正让我觉得受益是客体关系理论和存在主义的理论。在医疗实践中,我看到了无数家庭和个人心理问题的来龙去脉。基于此结合中国的国情,我和我带领的治疗师们将团体治疗的形式引入家庭治疗系统中,分别以学生团体和家长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治疗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一个人选择“帮助和拯救他人”的行为本身,可能就折射出一个人潜意识中试图拯救自己的动机和欲望。对于我来说,过度使用自己和照顾别人就是自身问题的表现。而当我恰当地使用自己这部分时,就在这个拯救心灵的旗帜下聚集了一群愿意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的治疗师和志愿者们。

对于我来说 “友谊心友”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团体。在这个大团体系统下,有两部分人,治疗师团体和病人团体。而我无论作为机构负责人还是作为为治疗师团体提供来访者的门诊医生抑或作为参与到治疗系统内的治疗师,在所有人眼里(来访者、机构工作人员、志愿者、治疗师和潜在的希望成为治疗师的观察员们)我都是他们眼中的重要他人。作为我,只能用爱 、健康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帮助有需要的人。爱——是要让接受的人能够感受到。这是“友谊心友”这个机构的理念。

组建成功的治疗团体是一项复杂的努力过程。什么可以使病人相信我并且愿意参加我的治疗师团队所带领的小组?还是爱,而我是整个链条的关键。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和病人的感觉在一起,要保持对他的关注,要在意他们的感受。爱和信任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人建立起安全的工作模式,而这是来访者在他们过去的关系中没有或者是缺乏的。基于来访者呈现的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的症状都是由于他在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那么这种问题一定会在具体的治疗环境中,在与医生的关系中带出他的问题模式,在这里团体治疗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心理门诊的工作。

作为医生

1要体会病人坐在你对面时的感觉是什么?(害怕、紧张、敌意、控制…)

2我的做法让病人感觉到什么?(平等、温暖、倾听…)

3病人怎样看待他的医生?(值得信任,关心、理解…)

4最后要使病人思索的是他如何理解和我在诊室里的治疗关系,(创造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尊重和陪伴)。

医生要试图理解和体会病人的问题,从和患者的关系中进入到病人的生活环境中并将思维扩展,引导病人不再陷在导致疾病的关系模式中,如果在门诊环境中通过 20-30分钟(初诊病人可以享用的最长时间)使病人感到医生可以共情他,感受他,关心他和理解了他所纠结的问题。病人就愿意和我,和我的机构,和我的治疗师发展进一步的治疗关系。这是大团体的多赢局面——病人能在好的治疗师的帮助下花不多的钱,最大程度获益;咨询师获得带组和接诊来访者的机会并积累经验,而我又希望病人是由一些有心理学头脑、经济不困难,不会因费用问题给治疗师太大心理压力的“好病人”,他们不仅仅是要缓解一时的问题,更希望他们是想通过治疗获得长足进步并为“友谊心友”带来良好声誉的来访者。

门诊是开药的地方,但同时也是研究人性的地方,作为医学既不能抛掉疾病的生物学基础,但更要坚守心理学的人文传统,研究人在关系中的一切。在这里所有有效的因素与学派无关,最重要的是爱心 ,这才是心理治疗的宗旨。用“心”可以治的病,药物就可以退居二线。病人与你的接触中通过你对他的症状的理解归纳和解释,使他信任你,觉得你说出了他感觉到的但说不出来的模糊的东西他就会跟上你,在小组治疗中就不容易脱落。有时要在病人司空见惯的行为模式中警醒和做些冒险的行为——激活问题,呈现真相,这些都会给小组和病人增加正性的力量,推动治疗师和病人,病人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和连接。

当我再次修改这篇文章时,我和我的三位同道在昨天结束了由美中国际心理学院主办的第五次欧文亚隆团体治疗的中高级培训,并且完成了作为一个团体治疗师的全部考试(笔试、口试),获得了由欧文·亚隆(美国)、朱瑟琳·乔塞尔森(美国)、莫林·莱什(加拿大)联合签署的团体治疗师的资格认证,这给我巨大的鼓舞。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在这里,许多人背负着历史加在他们身上的重负。团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深刻的体验过程,她通过认知、存在、客体关系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背景促使困在角色中的人物和互动模式发生变化。

最后我想和各位说的是,无论是作为门诊医生还是作为团体的治疗师抑或作为机构的领导者,共同的追求才可以集合出一个团队,信仰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信仰是旗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每个要献身这个事业的人内心一定要坚守信念,尽管有时会出现怀疑和动摇,但坚守才会使我们个人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