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ka Cheng 译
在八十年代中期,收音机旁不时响起Howard Jones的歌声-「爱是甚么?人人都爱着谁人吗?」在临近情人节的日子,我希望更深入探讨爱这个概念。对于 Jones的第二条问题,我会肯定地回答「是」。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人人都互相爱护着大家,我敢说爱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都需要别人伴随;我们都需要去爱与被爱。不然,为何人们要写情歌?Jones的另一首歌<>也写着:「我需要永恒的爱,我需要天赐的友谊和爱情……」由此可见他确信人需要爱。
那我们经常谈论的爱到底是甚么?爱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而我们通常把爱定义为男女之间的恋爱-这种令人陶醉的经验经常出现在浪漫喜剧中:故事主人翁对爱人一见钟情、脸颊泛红。在著作<> 中,作者Jon Haidt (2006)提到恋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受到荷里活热烈追捧的轰轰烈烈的爱(Passionate Love),恋人之间互相感受对方的气息,互相凝视对方的双眼,然后双双堕入爱河。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叫作伴侣的爱(Companionate Love),当你和对方相处久了,当对方的奇行怪癖都被你看透了,当你愿意和对方长相厮守了,那么这个人已成为你的伴侣,你们之间的爱就是伴侣的爱。
男女之间的恋爱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话题,在它的背后存在着一些生物学的理论。纽约时报内的其中一篇文章 (Jan 29, 2008)曾提到,很多网上约会服务正在研究如何在恋爱场上战无不胜。
然而,在大家热烈讨论浪漫式恋爱的同时,其他形式的爱却被遗忘了。父母间、孩子间以及朋友之间的爱亦是爱的一种。Stephen Post在其著作<> (2003)中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爱,包括:祝贺(celebration)、怜悯(compassion)、饶恕(forgiveness)、关怀 (care)、友谊(companionship)与惩罚(correction),各种爱中所蕴含的特质令我们更容易察觉自己是否爱着谁人。而当我们谈论这华丽堂皇的爱时,这些特质亦能够帮助我们去体会自己在情感上的转变。
或许爱就好像其他情感般仅存在精神上,纵使许多的网上约会服务能够找到恋爱背后的理论,你会想知道吗?恋爱能令人如此向往是由于它的不可思议与神秘莫测,这些特质是应当保存的。那些理论都说得很对,可是在我而言,母亲的拥抱、令我心跳加速的那个他比起催产素和反射神经更为重要。没错,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科学去解释爱,但最终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有不可思议的感觉。因为爱是独特的,只会在微妙的瞬间发生。当我们在内心、在脑海深处感受到爱时,我们才会把它转化为文字、转化为科学,或许这就是情歌出现的理由吧。不管音乐家们有甚么想去表达、想去提问,透过歌曲我们能够感受和肯定爱的存在,肯定自己深深爱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