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英雄”雷楚年彻底被祛魅(通俗来讲,“祛魅”是指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编者注)了,6年后,因“诈骗、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伪造公司印章”,在法院接受审判。他被指控骗了21个人,金额是4630张“毛泽东”。奇葩的是,他连女友都骗。这是“英雄”该干的事吗?
对于雷楚年的下场,媒体、键盘英雄们照例又是一通“评论”——历史多么惊人地相似,变的不过是对雷英雄的“态度”而已。至于当初那些把雷评为英雄的人、让他成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人、请他参加英模报告团作全国巡讲的人、让他成为北京奥运火炬手的人、和他在高大上场所亲切交谈的人……全都躲了起来,装作不认识,就像这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
很抱歉,和诸位“正能量”先生们不同,我是至今才知道雷楚年这个人。
英雄是一场戏的需要
在一场巨大的灾难中,“国家”是需要英雄的,就是没有,造也要造一个,否则无以把人们的心理能量,从“政府责任”转移、投注到“多难兴邦”那里。社会大众同样也需要英雄,否则在一场全民演出中,将缺少催情的关键人物而难以入戏。所以,有了雷英雄。甚至,一个名叫林浩的9岁小男孩也成了英雄。
林英雄所获得的“荣誉”和种种特权甚至超过了雷英雄。媒体披露说,2008年后,他就踏上了演艺之路,6年来,他一直片约不断,“现在几乎不上学了”。我倒是认为,这样挺好的。在他的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事实上,从他配合“国家”和大众演出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要在阶层上“上位”,就已经注定要和演艺事业有缘,无论是在官场、商场、还是演艺圈——变成职业演员,不过是从当初的配角、非职业演出,变成现在的主角和职业演出罢了。
和林英雄背后能人的聪明不同,雷英雄之所以栽了,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到这一点:英雄既然只是一场戏的需要,那当这场戏结束,就必须利用既有资源进行高大上的“角色转移”。
对于“国家”来说,当戏已彻底结束,“英雄”的存在就属多余,他们应该被遗忘。而大众比国家在心理上更阴险,当戏结束以后,回归到日常生活,他们还需要把当初自己参与塑造的神给拉下来,找个机会一脚踩死——因为戏结束后,他们和英雄已经有了社会觅食动物之间的心理竞争:凭什么你混得比我们好啊?
他们需要对英雄展开心理上的报复——当初热捧英雄时,他们已经进行了自我欺骗,戏结束后,自我欺骗在内心深处被感觉到,变成了自我憎恨。英雄需要为此埋单(出来混,跟大众玩,迟早是要还的)。所以,我对大众热捧的各种明显通不过理性检验的英雄偶像,从来敬而远之,甚至厌恶。这并不仅仅是我清楚大众,以及导演、配合演出这场戏的英雄偶像们是什么心理,我还知道,这是一场心理上的骗局。
走到今天的心理过程
当然,雷英雄也进行了“角色转换”,只不过,不是像林英雄那样“高大上”地进军演艺圈,而是“低小下”地忽悠认识的人。他还强迫自己沉浸在“我是国家的人”、“我是抗震英雄”的那出戏的心理背景中,似乎也只能如此。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分析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当初的英雄到现在的嫌犯,雷楚年同学在心理结构上,主要是人格上是如何蜕变的?他忽悠认识的人,包括女友,心理秘密又是什么?
我注意到了雷英雄在法庭上对自己的一个辩护。他对检方指控的5项犯罪事实表示认罪,但对部分证言和证据提出了3点异议。其中他多次提到,他收人“打点费”找人办事,“后来才知道是假的,但也只有继续骗下去……”我不想也没有能力干预司法审判,但我可以用人格和心理分析的尊严担保,请大家相信,他没有说谎。他的确在心理上认为(虽然是自我强迫和自我暗示),自己的“英雄”身份是有一点影响力的,并不是纯粹谋划行骗……
我们来看一看他走到今天的心理过程吧。
6年前,“那一刻地动山摇”,在范跑跑老师“跑跑”的同时,四川彭州一个叫雷楚年的学生没有跑,而是“纵身一跃”勇救7名同学。于是,他一举成名,感动中国。
勇救7名同学是英雄吗?是的。但我们尝试去懂一点点分析哲学的常识,不要忘了,说他是英雄,是对他的行为的道德描述、道德界定。而这种行为,非常可能就是来自人性本能,或许还有亲密关系这类情感上的道德压力。就是说,这种行为无疑是必须大力赞赏的美德,但是,从心理动力上说,它并不一定就是来自人格上的崇高……不是人性复杂(最好不要找这样无知、空洞的借口,真的),而是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力很复杂。
再说一下:我们说一个人是英雄、好人,逻辑上,首先只是对他的行为的道德描述,道德界定,这种行为很可能是和他的人格一致的,从而,我们说他是英雄、 好人,等同于是对他人格的描述和界定。但也很可能他的行为和人格是分离的。一个残忍的人渣,在某种心理妄想中,一样可以跑到起火的房子里去救人。请问,这 个时候,我们该说他是人渣还是英雄,或者同时是人渣和英雄?所以,以为一个人在某种行为上是英雄、好人,就不可能去做坏事,正是犯了在道德描述和界定中,把行为直接等同于人格的错误。
据说,雷英雄今天变成嫌犯,很多人“在情感上接受不了”。那是因为他们只是用情感、心理,而不是智商来对这个世界作出反应,“接受”的话,那就会有这样的心理后果——承认自己是一个白痴。
雷同学当初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动力去勇救7名同学呢?如果要我残忍地说出来,我只能说,是基于未被污染的人性本能,还有亲密关系的情感上的道德压力。他克服了死亡恐惧导致的自私和冷漠,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相当令人敬佩。即使今天他成为嫌犯,我们也不应否认这一点。但是,这样的人性本能,还有情感上的道德压力,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以后就有健全的人格,因为,其心理动力并不是来自性格、人格等深层、稳固的心理结构……我们现在看到,它们甚至已经没有了。难道事实真的是楚昭南大侠最后对穆郎师弟所说的一句:“孩子长大后就有罪了”?
心理上的转折点
心理上的转折,发生在被媒体报道,被冠以“英雄”的桂冠之后。
心理分析需要有情境想象的能力。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吧:雷同学当初救人,压根就不会想到,也不会认为自己多么伟大,多么英雄。他的自我认同只是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多么普通。他完全是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来行动。不错,当初他的心理结构就是这个样子。但突然,你来了这么一下,无数媒体聚焦,荣誉纷至沓来,躲都躲不了,有一个叫做“国家”的人,还有全国人民都在看他、赞扬他。在他的心理上,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他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不真实的剧场,而自己要被迫成为演出的主角。他开始怀疑:自己真的那么英雄吗?在一开始,他真实的心理结构告诉他,这不是真的。但是,成为主角的感觉实在太爽了,他进行了自我说服:我确实英雄,是他们认为的那样的英雄。而这样一来,他在心理结构上开始改变,逐渐扮演一个大众和“国家”所需要的虚假的自我。在心理的演化上,这个虚假的自我,终成真实的他。就是说,变了一个人。
我不由得仰天长叹,壮怀激烈,6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啊楚军同志。
在心理结构的改变过程中,起点是配合媒体、“国家”、学校的演出。荣誉、特权,使我们的楚军同志成了一个非职业的演员。心理分析告诉我们,当一个人主动被动地抛弃当初真实的自我,扮演一个虚假的自我时,是有严重的心理后果的。而心理后果是什么,恰恰就是把他变成了什么人!这一点,请同志们切记,切记。
为了方便理解,我举一个例子。凤凰男A和孔雀女B谈恋爱,女B一直鄙视男A及其家人,终于分手。男A非常受伤。反思,觉得是自己太专情太爱女B了,才落得如此下场。于是,痛定思痛,为了避免再次受伤(要进行心理保护),对自己的专情下手,“无情地”改变了自己。他对自我都可以如此无情,对别人也会无情的啦!换句话说,他的心理后果:对自己的无情,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无情的人。
回到我们的雷英雄那儿。首先,是在他心理上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他有一种把自我给卖了的感觉。当然,卖自我的过程是比较爽的,因为能够收获那么多的荣誉、关注和特权。因此,压抑得比较成功,内心的挣扎不大。但是,感觉仍然真实存在。尤其是,那个真实的自我你永远杀不死,它可以被你深度压抑,但仍然会在内心深处谴责你。就是说,他会有一种自我憎恨。而这种自我憎恨,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一样,是要让别人来埋单的(他连自己的自我都可以出卖,女友,还有认识的人,又算老几?)。我可以冷酷地补充说:当一个人出卖自我不再受内心深处的道德约束时,他出卖别人,将成为一种心理模式,一种“习惯”。
而在和媒体、学校、“国家”,以及一堆高大上的人打交道,成为非职业演员并受到万千宠爱的过程中,我们的雷英雄,在人格上,终于从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善良勇敢的少年,蜕变成一个虚荣、自私、无情、有特权思维的人。这是被体制化和主流价值观化的结果,属于比较典型的“体制人格”。这是一个演员的代价,也是成为演员后的人格后果。
行骗的心理动机
但我们仍然不清楚他行骗的心理动机是不是?表层的心理动机,是雷楚年同学利用自己的英雄名牌,没有交换到他认为的体制内外足够多的资源。被“国家”拿在台面上的很多人,混得都比他好。这让被宠爱的他产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又激发了他深层次的心理动机:报复。
说到报复,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国家”和社会给了他太多吧,谁欠他的?我想说,在他内心深处,他真觉得欠他的。因为,是这一切让他出卖了自我。在内心深处,当一个人出卖自我,无论获得再多,其实都无法挽救他的失败。更何况,楚年同志并没有觉得自己得到太多。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心理动机支撑,并把行为合理化,他是不会“纵身一跃”,“勇骗”21个人的。
而“我是国家的人”、“我是抗震英雄”,构成了他行骗的心理资源——他在失衡中,强迫自己活在既往的幻觉里,以为这种政治资源用在社会的潜规则上还是有一点用的,哪怕只有一点点用。
当然,素质问题,他只能“窃钩”。(文/石勇)[心灵咖啡微信号:psycofe]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理学圈子里的人都在这里!)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