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家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国之所以成为诗人和思想家的摇篮,18世纪的“阅读革命”功不可没。可见,读书能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今年,“全民阅读”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出炉的2014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仅为13.43分钟。这让不少人惊呼: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
林语堂认为,“读书之妙犹如置身于美景,叫人流连忘返”。可随着网络、手机阅读的冲击,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变少了。演员陈道明也曾表示,“走心读书的人真不多。”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学新表示用心读书有很多好处:
■可以向别人学习
每个人经历的事情有限,通过读书了解他人的经历,能开拓思路。就像学下棋时,自己的招式不多,看棋谱能知道别人的路数,拓宽思维。美国一项研究也发现,读书的人思维更灵活、更健谈、生活更稳定。
■缓解压力
阅读和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写的书能看清自身处境,平息焦虑,增强掌控感。
■能让人主动思考
看书是主动接受的过程。这种体验不像需要一口气看完一部电影那样,饱受时间压力,而可以看一会儿,停下来思考一会,充分吸收养分。
张学新建议,要想培养读书习惯,首先要把眼光放长远,弱化功利性。读书或许不会让你升官发财,却能给心灵带来滋养。其次要排除干扰。选个安静的场所,如书店、图书馆、卧室,把手机调成静音,别受微信、电话干扰。最后,有人为了高雅,一开始就读艰深的书,容易读不下去。可以从通俗的好书读起,慢慢发现自己喜欢的类型。读书也有个体性,但并不会让你更狭隘。因为读书是和作者、书中的人物对话,书读得多了,你会发现,油未尽,灯未枯,生命不孤独。(文章来自:生命时报)[心灵咖啡网微信账号:psycofe]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