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高情商?为了让别人说你好?为了控制别人,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并非如此。高情商的人应该是有能力和这个世界达成双赢的人。前者迁就别人、委屈自己,后者演戏骗人,做违心的事,这些都不是高情商的表现。还有哪些是被人们误解为高情商的表现呢?
判断高情商的3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觉得老油条是高情商
职场里有不少老油条,典型特征是:揣摩人心、理解政治能力强。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事精明。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和高情商划不上等号。但不少应该算是中等。
真正的高情商具有辐射正能量的能力,而他们缺乏辐射正能量的能力。
跟大多数老油条相处,你会觉得世界更美好了吗?
如果没有任何利益的目的,你会单纯的希望和他们待下去吗?
误区二:觉得高情商就是善于隐藏情绪
有一种类型的人,喜怒不形于色。
这只能部分说明:对方有部分掌控情绪的能力。至少能不让它表现出来。
事实上,高情商的人往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一个能够将情绪表达出来的人,通常会更加健康。
很多心理问题,就是由于不能表达和宣泄情绪造成的。
当然,我们所看到的高情商的人,表达出来的情绪,大多是正面的。这主要是因为本身内心情绪,大多数积极的。
而对于负面的部分,他们也更有能力去掌控,选择表达的方式和场合。
有趣的是,低情商的人,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但是他们缺乏控制能力)。部分原因是,表达情绪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会让人感到缺乏安全感。
误区三:觉得经常忍气吞声就是高情商
在调查关于高情商的案例是,有人提到:“一个下属,老板经常骂他,都能忍住。”
这是一种控制情绪的能力。
但和高情商差的太远。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高情商的人,很少会遭遇需要“忍气吞声”的场景。
① 高情商的人,常常能够将对方的情绪引导到正面,降低了直接冲突的概念。
比如,你看到一个态度不卑不亢的人,很多话就可能难于说出口。你看到一个很热情的人,本来心里的郁闷,也就少了很多。
这就像武林高手的首要标准,不是能挨打(尽管挨打是一个基本功),而是别人很难打到他。
② 高情商的人,更善于掌握自己的情绪,不受对方的影响。别人骂你不等于你要生气。注意,这是指心情没受负面影响;而不是受了负面影响,隐藏起来。
③ 高情商的人选择面广,所以发现不对胃口的,他们更容易选择躲开。
问:那么,高情商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真正的高情商,简而言之,应该具备以下四项基本条件:
1. 具有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的能力
2. 具有有效掌控自身情绪的能力(能够表达积极情绪,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能够掌控已产生的消极情绪,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场合来表达)
3. 具有对他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4. 具有关注他人情绪的长期意愿和稳定的习惯
不具备这四项基本条件的话,会发生些什么?
□ 因为无法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所以当别人的一些无心举动让他们感到不适时,通常他们会更愿意相信这是恶意的,因此经常感到被他人伤害。
□ 因为不能有效掌控自身的情绪,因此当感到被伤害时,容易直接表露负面情绪和意见,直接伤害人际关系。又因为无法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所以感到被伤害的机会会比一般人更多,他们亲手伤害人际关系的频率也比一般人更高。
□ 即使没有感到被伤害时,还是喜欢指责和打击他人。因为当他们不具有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的能力时,就会让一个人很难理解周围的人,从而产生排斥心理,又因为不具有对他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所以也无法对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容易导致朋友类型单一化。
□ 由于不能敏感地觉察别人的情绪和意图,所以不但容易被伤害,而且讲话做事容易下意识地伤及别人的感受。再加上不具有对他人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所以容易好心办坏事,然后又因为不能敏感地觉察别人的情绪和意图,所以连好心办了坏事,都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们经常会说“这是为了你好”,觉得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好意,就值得好的反馈,而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好意和行为是两码事,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那些具体的不良影响。
□ 由于不具有有效掌控自身情绪的能力,所以经常发散出推卸责任、抱怨、绝望等负面情绪,有时你会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情绪常常会变差,这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给你带来积极影响,也没有意识到给你带来了消极影响(没有关注、解读你的情绪)的缘故。
□ 由于他们不是很能理解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所以朋友类型比较单一,又因为不太能持续地关注一个朋友,也不太能正确解读他人情绪和意图,所以有了朋友也不容易维持住,所以圈子小。
□ 因为知道自己情商低,朋友少,所以在亲近关系中,容易表现出过度依赖的特征,但是过度依赖又容易吓退朋友,所以圈子越来越小,更加孤独。
低情商的人是这样的,那高情商的人具体是怎样的?
□ 由于解读对方情绪和意图的能力强,所以能够体会、理解别人的感受,而且是不同人的感受,理解和感同身受是照顾他人感受的前提,也是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交朋友的前提。
□ 当好心办坏事时,因为关注到了对方的情绪变化,而且正确解读了,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感到委屈,还能坚持为对方带来积极影响,因此能够很好地补救和调整。
□ 由于控制自身情绪情绪的能力强,又习惯于给周围的人带来积极影响,所以不容易与人争执,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地化解,甚至让人想争执都找不到理由。
□ 能够长期地关注别人的情绪变化,能够做很好的解读,而且惯于给周围的人带来积极影响,和他们在一起,你会感到舒服、轻松、快乐、热情,因此他们容易结交朋友、留住朋友。
□ 由于很关注别人的情绪变化、善解人意、能给别人带来积极影响、又自控力强不容易起争执、散布负能量,所以善于维系亲近的关系,又由于朋友多,不会试图紧紧抓住少数几个朋友,所以更容易保持独立和自我。
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首先,学会自信。很多人之所以不打算提高自己的情商,是因为觉得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成功,还枉费精力,你只有相信你自己真的能够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你才能跨出这一步,然后让自己坚持下去。
然后,步步为营地训练自己,使自己具备上文的四个条件。
你会发现,前三个条件的基础都和情绪有关,而构成“识别他人情绪-控制自身情绪-影响他人情绪”这根链条的基础,就是识别情绪。
1. 自我训练,从识别情绪开始
有些人会很意外地发现,自己一向得意的人际关系,居然出了问题。不知怎么地,他们丝毫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言语或行为,曾令其他人感觉很不舒服。
例如:许多人在请别人帮忙时,总是大声地说:“喂,你去把那件东西给我拿来。”
也许是自觉和对方很熟,所以说话的口气比较随便些,其实并没有恶意,但听在他人耳中,就会相当不舒服。若是换个口气,和颜悦色地说:“麻烦你帮我拿那个东西好吗?”
如何?感觉是不是好多了?
可是有些人却丝毫不知道自己的无心之言,往往对别人造成莫大困扰。例如:当男性看到身材丰满的女性,原本想称赞她的身材,但不料说出口的却是:“你大概要穿D Size的内衣吧!”说完还轻佻地挑了一下眉毛。
这话听在女方耳中,令她觉得非常不愉快,觉得自己被当众轻薄,极容易构成了所谓的“性骚扰”,于是好意就变成了恶意。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却在于说话者对于别人的情绪无法及时察觉,不了解自己的言行对接受者会造成的可能影响,以至于在无意间伤害了别人。
识别情绪的能力,可以训练吗?答案是“绝对可以”。
但训练方法不是先观察别人,而是先了解自己:不少自诩“没心没肺”的人,之所以很难理解别人为何有某种情绪,其实是因为自己没有这种情绪(或者自己的心灵深处不愿体会这种情绪),所以才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
所以,提高情商的第一步,是先了解自己,也就是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即知道你是谁,有何种情绪。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虽然通过广泛接触人来提高情商的训练方法也没什么不行,但做扎实了这一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知道了自己有何种情绪,才能更好地换位思考,更准确地推测别人有何种情绪,少走弯路;
知道自己有何种情绪,才能去控制它,而不是被情绪控制。这是自我控制。
当你有了丰富的情绪情绪,你也能敏锐感知和识别他人情绪。这叫社会认知。
当你有了足够正确的社会认知,那么人际关系管理就自然更容易。你会更容易地知道:
以怎样的方式来对待具体的情境中的人,会带来更积极的效果;
以怎样的方式能够预防冲突的发生;
以多高的频率维持和朋友的联系是合适的;
等等。
那么,如何识别自身的情绪?
一个很简单的方式:
在察觉自己有情绪时,问问自己,这种感觉包含了哪些情绪,是不是某种情绪,就像是小学生写作文描写心理活动一样,好比“收到一份贵重但并不喜欢的礼物,我有点高兴,又有点遗憾,还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像这样,采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出来。
语词匮乏了?别担心,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到你:
传说中的“换位思考”其实就是自我解剖的进阶练习:
想象自己是对方,然后想象,对方会有什么情绪反应。还拿送礼举例,你想送一份贵重的礼物给闺蜜,你假设你是她,从她的角度看你,从她的角度感受收到之后的情绪。
如果吃不准怎么办?如果对方在场,直接问也是个办法。
如果你发现有人在听到你的一句话,或者看到你的一个动作后,表现出奇怪的反应,如忽然不说话、不自禁地皱眉,或是情绪一下子由热变冷时,可以先自我检讨是否说错了什么,甚至不妨直接诚恳地向对方求证:
“怎么了,你好像突然间不开心起来,我有哪里冒犯你了吗?”
想要不冒犯到别人,除了解读情绪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对他人信息的足够了解。
例如:你今天股市赚了钱,不断地跟好友吹嘘成果:“哇,一天赚了三十万,真是爽死了,这么容易,白痴也会做。”却浑然无视于一旁的朋友脸色早已大变,原来他的股市投资赔得惨不忍睹。这个人是不知道朋友炒了股,但如果知道的话,脑袋里就会多根筋了。所以,对于身边的人,要保持长期的关注,从信息到情绪的变化,都要尽可能地关注。
2. 如何通过赞美他人传播正能量?
① 如何发现可夸赞之处?你需要一份敏锐的观察力
要能随时随地的注意周遭的人和物,发现对方真正令你欣赏的地方,而这份功力,也是我们重要的社交技巧之一。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天生就是粗心大意,想要改变这点恐怕难了。
嗯,请先别自暴自弃,敏锐的观察力绝对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好奇好学,只要你在意关心,你的侦察系统必然会全副武装,不输福尔摩斯。
为何不能随口夸夸?因为赞美如果不是出自真心,未必能取得赞美的效果。
你若要说“你好漂亮”,必须是你衷心觉得她美丽,才能称赞成功。如果你压根儿不这么想,就别自欺欺人,因为对方不是傻子,想想,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如何能让别人相信呢?更何况,虚伪的赞美有时比骂人更糟呢!
所以,这时你就该舍弃外表,再仔细找出对方的其他优点,对了,她不是挺细心的吗?
这下可知道该怎么开口称赞了吧!
当你能敏锐察觉身旁人事物的状况时,生活中就充满了新的资讯:同事王小姐换了个好看的新发型;上司李经理这次做的简报比以前精彩多了;在另一个部门的同事洪先生,立即处理了委托他帮忙的案子。
于是此时你心中有着欣赏或感激之意,该怎么办呢?
② 抓住“心动”时机
在你注意到他人可圈可点的行为时,应该掌握住那令你心动的时机,立刻的告诉他(她)你的欣赏之意。
这么做能让被称赞的人得到立即的回馈,而心理学家们老早就证实了这项做法的无尽魔力。
因为当一个人在行为完成后,立刻受到旁人的赞美,心中的高兴是多重的,除了高兴与别人赞许欣赏自己的所言所行之外,更为他人随时随地的注意到自己,感到一股受到重视的兴奋。
同时,在感觉产生之际去表达情意,往往最能适切的传达心中看法,态度是最诚恳的了。
③ 称赞要具体
我在美国工作时有位同事黛比,她的“称赞术”实在高人一等,令我钦佩不已。记得有次我做个重要的简报,事前做准备时忙得人仰马翻,非常辛苦。结果还算差强人意。
结束后许多人向我致意,说的不外是“很精彩!”、“做得好!”。
唯独黛比说:“我觉得你在结尾时的分析非常有创意,显出你在这方面独树一格的眼光。另外,你的台风真迷人,每个人都从头到尾目不转睛的听着,真是一次成功的简报。”
在那一瞬间,我乍然了解黛比之所以魅力十足的原因,在于她不但用心在朋友身上,更懂得如何把这份独特的心意表达出来,所以在事情过了许久以后的今天,我已经不大记得当时谁说过:“做得好!”,但黛比的赞美,我却记得一字不漏,而且每次回想起来,那份碰到知音,受到肯定的喜悦,仍令我亢奋不已,黛比真是将称赞技巧发挥地淋漓精致了。
所以,如果你想称赞别人,与其只是泛泛的说:“你的新发型很好看。”
不如多用点心思,更具体的赞美她:“你的新发型突显了你的眼睛,看起来好有神!”
与其说:“你对人很好”,不如换成,“你总是体贴入微的注意到朋友的需要,这份用心让你成为一个很特别的朋友。”
如果一时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称赞具体化,可以酌情借用FFC法则。它们是:
Feeling:感受
Fact:事实
Compare:对比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你的服务很赞!
这个只有一个F:感受。
如果我们这样说:
“你的服务很赞啊。每次杯里的水剩的不多时,你就补上了。其他人通常是等我要求加水,才过来。”
在这句话里,包含了:
感受:你的服务很赞。
事实:每次杯里的水剩的不多时,你就补上了。
比较:换一个人,通常是等我要求加水,才过来。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真实具体了?
忽略了这3个元素中的任何一个,往往你的夸奖效果,会大打折扣。
再分享一个案例。是一封邮件。
Hi Lucy
看到这封邮件很感动。
过去的两年里,我每次做完什么事情,都是很开心的告别。因为我总觉得未来很精彩,很多事情可以尝试,总是急不可待的想向前冲。
可是这次我有些沮丧。这次JA是我两年里,第一次想让时间停下来。
其实感动不是从收到这封邮件开始的。在国庆节与你第一次讨论CG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很不一样,因为你总是在谈“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怎样才能让 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总是在想着怎么去帮助别人。即便如此,在整个课程中你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无论是对工作的热情与承诺,还是才华与创意。
谢谢你。能够与你一起共事,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John
让我们来看看,这3个元素:
F:感受
看到这封邮件很感动。
我有些沮丧。
能够与你一起共事,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F:事实
你总是在谈“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怎样才能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总是在想着怎么去帮助别人。
C:对比
过去的两年里,每次做完什么事情,都是很开心的告别=> 我两年里,第一次想让时间停下来。
国庆节与你第一次讨论CG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很不一样=> 即便如此,在整个课程中你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④ 强调他人内在特质
如果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及时付出的赞美,似乎有关于外表的着墨最多,例如:“你这套西装很好看。”、“你好像瘦了,这样看起来很有精神。”、“你的皮包很好看,是名牌货,很贵吧?”
这也难怪,毕竟一个人的外表是最显而易见的,所以自然最容易成为他人称赞的目标。
但就因为称赞外形,是人人皆懂的做法,因此若想成为称赞高手,就必须更上一层楼,才能发挥与众不同的魅力。
一位在广告公司工作的陈小姐平时很注重穿着,常常有着令人意想不到衣着搭配,而她最常听到的赞美之词是:“哇,这一套比昨天那一套更美丽。”
她虽然每次都笑着道谢,但久了也就习以为常,因此听了也没什么特别反应。
知道有一次,一位新来的同事朱小姐告诉她:
“我发现你在服装方面的搭配很有创意,表现出你的艺术才华及勇于创新的特质,真令人欣赏。”
这番话令陈小姐大有深得我心之感,因为这正是她对自己的看法,因而很快地就和朱小姐成了无话不说的死党。
所以,称赞高手们应有能藉由他人之外在表现,而洞察出其内心特质的能力。
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不只是喜欢我们的外表,更能欣赏我们的内在。
⑤ 强调较不明显的特质
小谢是个表达能力极佳的人,只要跟他接触过的人,都会对他口若悬河的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朋友之间若有什么婚寿喜庆,他总被大家推出来担任主持人。
记得有一次我们圣诞节聚会,他临危受命,居然也能在短短时间内,把主人、客人的姓名,及之间的糗事全弄得一清二楚,而且以如珠妙语介绍得全场哈哈大笑,毫无冷场。
事后,每个人都称赞他:“你口才真好,风趣幽默,不输胡瓜、张菲呢!”
我则对他的记名字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谢,你真有心,居然叫得出每个第一次见面的人的名字,而且把彼此间的关系介绍得那么详细,让大家能很快彼此熟悉,打成一片,玩得非常尽兴,真是了不起!”
小谢当时感动不已,抓住我的手说:“真高兴有人注意到我花的心思,令我觉得自己不只是一部会说话的机器,而是个用心付出的人。”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我体会到,如果能仔细的挖掘别人一些较不明显的特质,而加以着墨,那么你的称赞功力就会更上一层楼。
⑥ 大方地接受赞美,展现你的风度
前面几个守则都是有关如何采取主动称赞的,其实称赞是双向的行为,所以称赞高手们除了会掌握主动外,也应做好应对的功夫。
有些人很会称赞别人,但只要一被别人说两句好话,就坐立不安,甚至还反驳教训对方,结果令对方的善意没得到正面的增强,对彼此的关系伤害极大。
例如:王协理对新客户做完简报,心中十分懊恼,因为他花了很久的功夫准备许多资料,但因时间限制,不得不省略好几个重点,他自觉没有完全发挥正在生闷气时,公司的周秘书走了过来,称赞他说:
“协理,今天的简报真是精彩。”
王协理不但不高兴,反而沮丧的说:“哪有,这是我做过最烂的一次简报!”
周秘书以为他客气,忙说:“不会啊,我觉得很好啊!”
这下他快翻脸了:“我说烂就是烂!你干嘛存心跟我作对!”
结果你一句、我一句,最后居然吵了起来,周秘书一番好意却踢到铁板,心中之呕可想而知,当然下次她再也不会称赞协理,以免自讨没趣。
其实,不论你多么不同意别人善意的赞美,仍应该有接受赞美的雅量。请千万保持风度,微笑的说声:“谢谢!”就好了,不必加以反驳。
这句“谢谢”是表示“谢谢你的好意”,并不一定代表同意对方。
要是你觉得对方说得很有道理,就不妨回答:
“太好了!我也这么认为,谢谢你!”
称赞,人人会做,巧妙各有不同。如果能把握这些原则,那你一定是人见人爱的称赞高手。
最后的话:
提高情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不是不可改变的事,要对自己有信心。从点滴小事做起,多多练习,强化信心,再逐步增加难度,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心灵咖啡微信号:psycofe]
(部分资料来源:《Emotional Intelligence 2.0》、《张怡筠谈优质情绪》、知乎,主要观点来源:张怡筠、徐强、Horace)
编辑推荐:
心窝: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