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效应

淬火效应, 心理学把这定义为“淬火效应”。教育上也会有类似的现象,被称之为“冷处理”。

原理定义


淬火效应原意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火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

由此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衍生出的含义为长期受表扬头脑有些发热的学生,不妨设置一点小小的障碍,施以“挫折教育”,几经锻炼,其心理会更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对于麻烦事或者已经激化的矛盾,不妨采用“冷处理”,放一段时间,思考会更周全,办法会更稳妥。

原理分析


老师对学生都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学生犯了错误又拒不接受批评,老师往往火气十足,于是大动肝火,逼其“就范”。其实,效果远远不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甚至是截然相反。

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娇生惯养,见老师吹胡子瞪眼,盛气凌人,岂肯马上承认错误。见得多的是,老师嗓门越大,学生也越是紧握住拳头。遇到这种“顶牛”情况,就应该采取“冷处理”。

当学生的自我感觉总是很良好,甚至会骄傲自满的时候,教师需要冷处理。长期受表扬头脑有些发热的学生,很容易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中肯的建议和合适的批评。这时不妨设置一点小小的障碍,施以“挫折教育”,几经锻炼,其心理会更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
在演讲过程中,适当地留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在批评时,冷处理就相当于空白效应,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自省的机会,是一种民主,也体现了教师宽阔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思想境界。

编辑推荐:

推荐测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