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白谎实在太多,几乎没有人敢肯定地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假话、撒过白谎。为了安慰身患绝症的病人,医生们常常说病情稳定;为了哄骗年幼的孩子,父母们常常编故事;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丈夫们常常隐瞒自己工作上的沉重压力;为了不让父母牵挂,儿女们常常汇报说自己一切都好……为了不让他人受到伤害,我们常常身不由己地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撒着各种各样的白谎。
善意的解释,把事情圆满
清朝的金冬心是位杰出的书画家,他不仅画作享誉画坛,书法及诗文也颇有造诣。他一生不屑功名,终生布衣,与世无争。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同时代有位文人叫王铮,对金冬心的画作极尽诋毁之能,还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羞辱他。
有一次,金冬心在集市上卖画。王铮挤进人群,对着他的画作指指点点,说他的画一文不值,人群尽散,金冬心也不恼,收了画回家。还有一次,一位官员想请金冬心作画,好悬于家里大堂之上,供来往客人欣赏。王铮听说后,对那官员说:“别让穷酸之气冲了官家风水。”那官员听后作罢,金冬心也并不计较。
阳春三月,金冬心被朋友邀至家中赏文作画,饮酒赋诗。王铮也在邀请之列。文人墨客济济一堂,你一言我一句,酒助诗兴,不亦乐乎。席间,朋友望着亭外漫天飞舞的柳絮,诗兴大发,提议以柳絮为题,吟诗作对。于是,众人纷纷提起笔来,边吟边写。有人吟“点点相思如柳絮,不知风吹落谁家”,也有人吟“阶前落絮如雪飞,玉殒香消犹可怜”。王铮酒至半酣,唯恐金冬心抢了先,未及思索就吟出一句:“飞来柳絮片片红”。在座的文人都很惊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王铮为何如此没常识,柳絮当然都是白的,虽然“白”不押韵,但也不至于吟出红色啊。
此时,王铮有些酒醒,呆立席间,再无一言。金冬心却在众人默然之时,大赞王铮的诗吟得好,只见他提笔悬腕,在王铮的诗前面加了一句:“夕阳返照桃花渡”。三月时的桃花渡,夕阳映入水中,柳絮入水,自然红得有道理了。“夕阳返照桃花渡,飞来柳絮片片红”,众人纷纷盛赞他二人是珠联璧合。金冬心善意的解释,给王铮解了围,王铮满面羞愧。
善意的解释,把事情美满化解。所谓化解不是没有是非,而是超越是非。虽然有过错,却也因那善意的解释如明矾入水,令浊物沉淀,水质复归澄莹,从此再无隔阂。
善意的谎言有助于人际关系?
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人生》曾让无数人在笑声中泪流满面,父亲贝尼尼用谎言为天真无邪的儿子编织了一个“美丽人生”。通往纳粹集中营的漫漫路程,被贝尼尼解释为一次儿子期待已久的野营,一份送给儿子生日的神秘礼物。凶恶的纳粹和残忍的杀人场面,被贝尼尼解释为一种充满巨大悬念和诱惑的积分游戏。谁最先拿到一千分,谁就将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慈爱的父亲用谎言给无辜的孩子构建了一个美好而充满欢乐的世界。
《美丽人生》中父亲对儿子说的谎言大概是我听到过的最感人的谎言了。这样的谎言被称之为“白谎”(White Lie),简单而言就是无恶意的谎言。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谎言常被称为“黑谎”,和道德及诚信有关,说谎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欺骗他人或损害他人利益。心理学认为白谎是社会交往中一类特殊形式的谎言,是出于人际交往的礼貌、对他人的关心或避免他人受到伤害而说的谎言。说谎者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听者的利益。同时,从认知角度看,只有能理解他人内心体验,才会自觉运用白谎策略。因此,撒白谎(tell a white lie)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谎言尽管出自善意,那也是人性的软弱
“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所谓善意的谎言也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女哲学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说,这种谎言会置人于人格大滑坡的边缘。她在《说谎,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选择》一书中写道:“心理上的障碍荡然无存,辨别真伪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认为谎话不会被识破的概念可能趋向偏执.”一些对说谎现象颇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建议, 任何人如果想对朋友、亲人、同事说些“ 善意的谎话”之前,最好能好好考虑一个涉及心理反应的问题,即对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后会感谢你的好意,还是会觉得对你的长期信任被你伤害了。
写在最后:
诚信需要土壤,在充满善意的谎言中,会有诚信的土壤吗?看似一切都是那么圆融、善意、美满,我们却是在编织一个虚幻的泡沫,这个泡沫最终要被真善美揭破。如果善意可以充当撒谎的借口和理由,那么求真就不再是人需要恪守的原则。这难怪乎我们那么在意圆融和美满,为了达到这些效果,不惜牺牲掉诚实的品格。这也导致东方世界学不来西方世界的认真处事的态度,唯真为美从东方处事的价值观中扫除。圆滑,是东方人特有的普遍特征。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和本文出处。
编辑推荐:
推荐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