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颗水晶球,有一部分思考是在预测未来、趋吉避凶。好比脑子里有一个小小的声音:“万一……怎么办”?万一女儿考试不及格怎么办?万一胃痛是因为溃疡怎么办?万一业绩下滑最后丢掉生意怎么办?不断地试着往前看,试着照亮昏暗不明的前程,为的就是让自己安全无虞。问题在于,我们可能会沉溺在这种预测未来的习惯上,或者以为自己编造出种种可能的危险并相信它们,就可以避掉这些危险,结果让生活充满了无尽的担忧,使我们总是处于紧张状态。
计划,就很不一样
让我们以亚伦·沃福森(Aaron Wolfson)为例来了解计划与预测未来的差异。卡特里娜飓风袭击过后,整个城市几乎成了废墟,沃福森的烹饪学校老饕餐饮学院(The Savvy Gourmet)也灾情惨重。他的第一个反应是预测未来,想象自己的房子与事业蒙受多少损失,以及往后数年都会陷入经济困境。不过,他不让自己一直忧烦下去,他开始着手计划。他把烹饪学校转型成供应新鲜现煮食物的饮食站,让救难人员、警方和媒体可以在这里饱餐一顿。
但是科学哲学大师卡尔•波普尔曾说,由于人们根本无法预知人类知识的增长,而历史进程又受制于人类知识的影响,所以人类无法对未来进行预测。
又但是,有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阿尔波格的瑞典人,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测未来的技术。“将梦想照进了现实”,让许多人受益匪浅。
一次,有一位药品经销商正为是否购进默克制药公司某一品种的药发愁。因为他当时手头的资金十分有限,购了默克公司的,就得放弃另外一家公司的药。举棋不定的经销商突发奇想:要是有这样一家网站,把自己的想法输进去,它就能直接给人提供决策结果该有多好!
那天,正有一位朋友在他那儿,知道他的想法后,那位朋友对他说,有一个叫做“记录未来”的网站,可以让你得到你所想要的结果。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输入了默克公司的相关信息,以及自己的要求,奇迹出现了:网站中跳出了一个时间轴,从时间轴上,他得知默克公司有一种新药即将上市,比他欲购买的药效果要更好。于是,他按网站上的提示,果断地将资金投入到了购买其他的药品上。待资金周转过来后,默克公司的新药刚好面市,他适时购进。就这样,让这位经销商狠赚了一把。
学习如何处理担忧
处理担忧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你的思考,学习分辨什么是有建设性的计划,什么则是预测未来的想法。现在,请集中注意力,想象你最近担心的一件事,给自己一点时间进入情况。注意你的脑子已经开始描绘未来的危险景象,一直在设法找出最糟糕的情况。接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计划性想法,想出一个能降低风险或改善情况的步骤,只要一个就好(再小都没关系),别管它实不实际,也别挑计划的毛病,只要专心地想象这个解决问题的步骤就好了。
现在,再想象另一件让你心烦的事。全神贯注地想,直到你的脑中开始出现预测未来的想法。然后,再切换你的注意力,找出可以降低风险的可行步骤。当你完成两轮练习之后,再重复一次。
挣脱执念的桎梏
脑子的主要工作是创造想法,而且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有的想法有道理,有的没有;有些想法能够解决问题,有些却让我们恐惧迟疑;有的能帮助我们掌握方向,有的却让我们搁浅停滞。
想法只是一时的,只存在大脑的神经突触里,它们就和偶像剧一样,是不真实的。可是,我们往往把它们当作真实发生的新闻快报来处理。我们经常相信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而这正是痛苦的来源。要挣脱执念的桎梏,唯有先了解我们的思绪如何运作。
首先,我们将想法分为五大类,来了解思绪并学习分辨其中的差异。这五大类分述如下:
● 观察:对当下的观察。
● 记忆:对过去的回忆。
● 批判:对好坏对错的评断。
● 说故事:试图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
● 对于未来的想法:针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发展情节。
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用“认知失调”来解释人们“执迷不悟”的情况。当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人们感到难受,就会想办法重获平衡。有些人会接受现实,基于新的现实重新建立信念和追求。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愿意接受现实,于是就凭空想象出一个借口来维持原来的平衡,即所谓的“认知失调”。
执念过度的人,仿佛绷着一根弦,不能有一丝放松。因此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把这跟弦先扯出来,任何与之相触的情况,都不能妥协。仿佛今日之事一旦让步,职业道路就会受到莫大损害。就是这种所谓的“轴人”,不会因为外部环境而改变自己。在他看来,工作有刚性的标准,放之四海皆准,如果行不通,那显然是别人的问题。轴人们只能接受自己,不肯屈就他人,而一切职业理想的实现都少不了他人的认可。不懂妥协,想坚持也不见得有机会。
编辑推荐:
推荐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