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明白人聊聊爱情和生活,女人和男人,是一种“沉淀”后的清澈感受。在张曼娟眼里,我可能还只是一个年纪轻轻的记者,沧桑还很嫩。不像她,所有严肃认真刻骨铭心的经历都在脸上留下了痕迹,有种木刻般的联想。
吹着阴冷的风,我和张曼娟约好见面。临行前,她的一个好朋友对我说,无论你和她谈什么,她都会老老实实地回答,所以,你要对她好一点。这个叮嘱让人觉得心疼起来,似乎她的坦白经常会让她受伤。
我只想和这个专门写爱情的女人聊聊爱情的题目。也许无意间会泄漏她的故事,但她的写作,又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解脱?
爱情,是人的主题之一。张曼娟作为最资深、最有名的一个单身贵族女人,经常有人向她提问,把她当成“爱情专家”。
曾有人问:“旧情人来找你的时候,你怎么办?”她很快回答:“问得好啊。前一阵子,分手十几年的男朋友突然又出现了。他始终在关注我的动向,我拍广告,我的新书。虽然在一个城市,可分开了就再没联系,两个人又没有共同的朋友,我也一直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或者他好不好。他来找我,我想见,也不想见。那是第一个男朋友,很特别,感觉就像上一辈子的事情,有点恍惚。年轻的时候,我们会坐很久的火车,就为了去另一个城市的咖啡店喝一杯咖啡,那感觉好幸福。我去赴他的约会,他说,你不再浪漫了。我说,浪漫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问她:“那么什么更重要呢?”她说:“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女人以为被人宠爱是幸福的,但是其实,如同宠物一样的存在根本不安全。宠我,还是懂我,这当然不一样。受宠的最大危机是突然失去了宠爱。男人之所以宠爱女人,就像女人在有闲暇而不致花费太多的情况下会养宠物一样,其实都只是一种上对下的单向的关系。男人爱女人应该爱全部,不能只想要最光彩的部分。有一双美腿,难道还要锯下来作为爱情的对象不成?那样的爱情看似有理由,其实没道理。比如邓丽君,事业的成功给男人太大的压力,她的生命和爱便全部留在了舞台。”
她源源不断地说这些观点。我知道,这些都已写在她的文章里了。她先是去看自己和别人的故事,然后想,想清楚了再写,写完了再对别人说。单身的生活维持了那么多年,有过男朋友,又分了,一直这样。她说单身的女人该保持好奇,有小小的热闹。同居是很好的方式,试婚是对成熟人的好事。人总是害怕孤独,哪怕一些细小的瞬间。夜里上洗手间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种“孤独”的情绪汹涌而来,但这没有什么可怕的。这样的感情,不只单身女人会有。
她认同单身的生活方式,因为她已经发现了单身的种种快乐。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年轻女人说要单身,那么她要么是赌气,要么是没有信心,找不到真实的感觉。但是一旦女人到了三四十岁还要坚持单身,那很可能是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究竟要什么。就这样张曼娟开始背叛爱情,因为失恋的痛苦使她看见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她不想再做爱情的奴隶,不想以爱为名要求情人改变,要求自己改变。背叛了这些观念后,她发觉,当她可以不与情人吃圣诞大餐也可很快乐的时候,才是真的爱自己。
爱情就是焰火。两人相对,眼光的凝视,倾心的感觉,那就是默契的爱情。可是女人到了30岁过后,再也不会为了这么一个瞬间,这么一个人放弃一切去海角天涯,也不会这样要求别人。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很多爱情的失败,往往都是双方的意图背道而驰的结果。这就像一个怪圈,过了这个关口,一切都似乎看透了。明知道爱情不会长久,但还是要尝试,还是不会轻易放弃,短暂的爱情总比没有爱过要好。所以,单身久了,恋爱多了,其结果不是婚姻的到来,而是更加勇敢地分分合合。她说这叫“爱了再说”。
作为“资深的单身女人”,张曼娟说要挑战五六十岁的单身。
一个女人该有背叛史
在张曼娟的新书《幸福号列车》里,有一个标题让人心惊胆颤——我的专长是背叛。
“我发现自己是最擅长背叛自己的。这样的背叛从未停止,而且还将继续,简直就是乐此不疲。”所有她的书,到了最后,都变成她的“背叛史”。你可以看到,一个女人成长的轨迹,以及最终单身的理由。
她要把“背叛”重新定义为褒义词,内涵着勇敢和自主,清醒和识时务。她和很多职业女性一样,每天为了工作忙碌,在校园里背硕大的包,手里捧着古文辞典,晚上写作。她知道这个世界对于女性有着怎样根深蒂固的认识,那种界定包括:女人怎样该算漂亮,女人怎样生活该算正常,女人的工作不应该太过骄人,女人不该太抛头露面太出人头地……社会有一个“女人”的模子,人们用空模子去压制每一个女人。如果你也这样觉得,那么你也应该首先背叛这个定义。不适合自己的,就不该是对的。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背其道而行之,只是要选择,创造属于自己的方式。就像有个女人和一个喜欢洗碗的男人结婚了,男人一洗碗就有成就感,于是在家里她就让他洗碗,但是却不敢告诉别人她老公是这样的。女人一向害怕自己的造择不符合一般的认同,那会让她们感到自卑。
张曼娟说她不忠于18岁的自己,但是忠于“现在”的自己。很早以前,她的多愁善感几乎让同学们认定她就是琼瑶笔下得了绝症的女主人公。青春期的身材比同龄人高,又高又瘦让她很自卑,把别人关注她的眼神认为是嘲笑。少年时期的张曼娟是瑟缩恐惧,仓皇失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她的行为和心情都以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来决定。她对自己没有看法,对未来没有想法,她活得一点都不快乐。大多数的时候,她低垂眼皮,逃避旁人的注视。
她24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海水正蓝》。在自序中她说:“《海水正蓝》出版的时候我哭了,觉得那些原本是自己的故事不再属于我自己一个人了。”
一晃十多年过去,就这样一篇篇写小说,她却一直告诉自己,要到30岁才出书,因为那是比较成熟的年龄。三十而立,出第一本书,是一种接近圆满的状态。可是24岁那年,就有出版商收集了她的作品,以盗版充斥为理由,与她签下合约,出版了第一本书。于是她又有了新的计划,到30岁以后隐居起来专心写作。因为那时候她认为,创作应该是孤独到接近孤独的状态,就像张爱玲,离群索居,即使没能写出什么旷世巨著,好像也尽了作家的本分。
拍广告走T台,为了好玩
在她的简历里,除了专业上的层层递进,还有一条让人吃惊。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她是第一个做化妆品广告的女作家。在当时,美女作家还不是一个称号,更不是一个意味丰富的贬义称号。
30岁以前,她一直非常严肃,人世与人情,工作与创作,她都坚持完美主义。这使得她时时绷紧神经,脸上的线条僵硬刚毅。友人嘲笑她“宝相庄严”,她则自诩“堂堂正正”。结果她在二十几岁时就具有四五十岁的稳重。后来经历了更多的挫折与锻炼,她发现太严肃只会让自己更难度过困境,于是,轻松起来。
某一年,一个化妆品公司选择代言人,看到报纸上她的照片,认为“这个女子的线条很能上照。”于是,见面、商谈、签约,她就拍了这条电视广告。后来,她的一个服装设计师朋友还专门请她参加自己的服装发布会,她又成了第一个走T型台的女作家!提及这些事情,她只是说:“为了好玩。”
张曼娟一路坚持下来,不再轻易自卑。这样的单身女人,由一名学生蜕变成副教授、作家、舞台剧演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的作品在十大畅销书女作家排行榜上多次登上榜首,她把写作当成自己的工作和梦想。忙碌之余,她说也曾用心学习怎么放松自己,深呼吸,对着镜子微笑,将嘴角拉到半个圆的弧度。每天带着这样的微笑出门,带着微笑见朋友和陌生人。这不单是对别人微笑,还是对自己的灵魂微笑!她觉得越是单身女人,越是要坚持微笑,越是要找到快乐和善待自己的捷径!这才使别人愿意亲近,使她看起来更年轻。
几年前,她陷入压力与工作中,因为多虑而失眠,于是去求医。医生询问了她的生活状况后不肯开药,说她只是与环境相处不和谐。这次,她又要背叛自己了。环境与遭遇有时是无法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环境,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那么就要求改变自己,改变心境,将快乐视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去追求,去获得。后来她被问到为什么看起来总是很快乐,是否从不曾经历过挫折或打击,她微笑着说:“经历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