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切糕”成了最火的话题。岳阳公安警事在微博上称处理了一件价值16万元的“核桃仁糖果”纠纷,随后新周刊发布了一张切糕图,并称之为硬通货。该微博发布后,网友纷纷跟帖吐槽,切糕体也随即风靡,如“宁愿坐在切糕车上哭,也不愿坐在宝马车里笑”,“淘宝店主信誉等级可以改了:桃心→钻石→皇冠→切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切糕”……如今这种原本名不经传的玛仁糖式切糕被网友冠以“糕富帅”的称号。与此同时,不少网友怒斥这种切糕的卖家强买强卖,卖家喊价不明,切的分量往往超过买主实际想要的分量,还有威胁顾客的情况。
心理解读:
“糕富帅”的色诱技巧
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切糕也深谙此道,它以红黄色为主色调,再明晃晃地在糕体表面布满核桃仁、葡萄干、巴丹杏、大红枣等众多果子,且往往拼凑出某个图案来,喜庆、热闹,能让人一眼便能相中。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说,鲜亮的果实容易吸引动物的注意力,被吃过之后果核掉在土里就能接着繁衍了;花也会利用鲜艳的色彩来吸引蜜蜂以传播花粉,亮丽的外表是常用的生存策略。
“糕富帅”的好看绊住了买家的脚步,于是一场买与不买的博弈就开始了。那食物的外观是怎么影响人类食欲的?大脑所感觉到食物 “滋味”是混合了味觉、触觉和嗅觉的整体,每一种知觉都影响食物的滋味。
美国食品科学学者罗斯(Roth)在研究甜度和色彩之间的心理关系时发现当某一种饮料的色彩增强时,人们会觉得这种饮料更甜。液体的颜色影响了人对它味道的评价。如果让你喝一杯橘色的樱桃口味的饮料,你会尝出什么味道?美国行为与食品科学学者杜波斯(DuBose)的研究中分别将将樱桃,柠檬,橘子饮料分別染上红色、橘色、绿色,发现受试者会更多地根据看见的颜色来判断饮料种类,橘色的柠檬汁下肚,人们却更有可能觉得自己喝的是橘子汁。可见人们倾向于眼见为实,切糕“浓墨重彩”的外表可算得上是种“色诱”,让人不由地会有购买欲望。
“糕富帅”的低姿态伪装
你因为切糕的外表放慢脚步时,卖家会一脸热情地迎上前来:“买点尝尝吧,买多买少都行,好吃!”“怎么卖?”“五块钱”你一听五块钱也不贵,来点就来点。买家接着说:“划多少切多少”。你手指一比画,悲剧就开始了。
买卖成交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说服与被说服的过程,“低球技术”是卖家常用的策略之一:为了获取顺从,先提供消费者一些有吸引力的优惠让他们接受,之后再改变优惠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会迫于之前的购买承诺而接受不合理交易。切糕党的策略与此类似,之前他只说五块钱,决口不提是按两计算的;他强调买多买少都行,却不说切下来多少就得买多少。总之“糕富帅”先放低了姿态,摆出物美价廉的样子,但一刀下去全变了,瞬间就露出了贵得烫手的本来面目。
“糕富帅”与“高富帅”
“糕富帅”横空出世之后,网友大呼能否买得起切糕已成为检验“高富帅”的重要指标。再来看几条恶搞的切糕体:“穷玩车,富玩表,巨富玩切糕”,“在我没富起来之前,从没问过切糕的价钱……怕吓着”,“据说,李嘉诚家里藏了二十车切糕” ……网友们在调侃甚至妖魔化切糕的时候,是否把对“高富帅”的攻击性情绪转移到了“糕富帅”身上?在对“高富帅”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年代,一小块切糕就大几百元,刺激着除花钱不用眨眼的“高富帅”之外大多数人的神经。买不起“糕富帅”,当不了“高富帅”,也便只能这样欢乐地吐吐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