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笔者读到了这样一则新闻:12月20日,“爸爸护卫队”在济南市舜耕小学校门口站成一排,为放学回家的孩子们“站岗放哨”。据了解,该校近日成立了“家长护卫队”,每天都由学生家长轮流在校门口执勤,为校园安全筑起铜墙铁壁。
孩子上学放学,家长站岗放哨,在中国当家长也要万能——— 不仅要当好营养师、健康专家、心理教练及家庭作业监督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孩子练钢琴、上课外班、进行名目繁多的课外活动,还要不断丰富创新接送孩子的方式,守在校门口当安全员。可怜天下父母心,谁知父母多艰辛!
家长们为何不辞辛苦,轮流站在校门口执勤?其中固然是因为牵挂和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安全问题的深深焦虑,是对“校门口一公里”表现出的不信任。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案件多发,让人触目惊心的不只是恶性案件本身,更有某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冷漠懈怠,以及他们处置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危机的不力。
仅2010年3月至4月,全国就发生5起针对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恶性事件,其中福建南平“3·23”杀人案导致8名学生死亡,广东雷州“4·28”伤害案导致16名学生受伤,江苏泰兴“4·29”血案导致28名学生受伤。针对上述恶性案件,河南省法院、公安、教育等部门当年就连发“十道金牌”,出台多项措施确保校园安全。然而在今年12月14日该省光山县文殊乡陈棚村完全小学血案中,凶手闵应军挥舞菜刀,砍伤22名学生。此时人们才发现,该省出台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在陈棚村完小并没有得到落实,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无警察巡逻,学校因经费不足没有配备保安,甚至发生惨案时校门洞开,根本无人值守。
让每一个孩子远离危险、免于恐惧,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特别是公权力这个公共安全守护神的最基本职责,决不能因为公权力的失职失责,而让家长为孩子安全焦虑,扛起沉重的精神压力和更多额外负担。针对“爸爸护卫队”的新闻,网民纷纷吐槽,有网民在微博中叹息,在中国当一名爸爸,特别是当一名小学生的爸爸很不容易!有网民在追问:“我们有庞大的公安机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却怎么连孩子也保护不了?竟然让爸爸们亲自上阵!”
请读懂“爸爸护卫队”背后的焦虑,请以无缝隙、全天候的公共安全服务替换下站岗放哨的年轻爸爸———那些正在成长的幼苗、正待绽放的花蕾需要加倍呵护,每个孩子身上都维系着很多颗柔软而充满期待的心,它们同样伤不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