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的意义与《易经》

恐惧是一种能让人激发潜能的情绪,但恐惧的杀伤力往往越抵抗越大,若始终不肯认输,奋死反抗,很可能就被内心的恐惧所击垮!

我似乎将恐惧看得太过美好!诚然,我们遭遇恐惧的感觉,必然是因为我们正面临生命的威胁!如果此时不顽强抵抗,岂不我们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如果生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认输的意义?

但是,我在此不得不用宿命论的说法来表达我的意思!对恐惧的臣服、对伤口的舔吮,是我们生命回归正道、回归善道的必然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必会“蜕下”那些把我们真我包裹起来的皮肤,隐约显露那生命的本源以及曾经犯下的错误。

可以将此过程比作珍珠的过程。有一天一粒沙子进入了蚌的身体,它刺激了敏感的蚌,在忍受了漫长的过程,蚌用自身的物质将沙子包裹成了珍珠,这里沙子从此变成了蚌能忍受的异物,用自身物质所包括的异物。在那段漫长的日子里,蚌可能每天都想放弃这个肉身而远离痛苦,但是它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慢慢地让用自己的分泌物裹住沙子,减少沙子对身体的刺激和伤害,终于有一天,沙子成为珍珠,仿佛是蚌的血与泪,凝结成的结晶。

当我们遭遇那无法摆脱的困境,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解决问题。我们或许应该停下来,静静等待,反思自己的模式是否出了问题,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是否犯了错误,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是否偏离了原本的道路。

错误的前提只会带来错误的结果,无论过程多么完美。

经历人生的低谷,痛苦、压抑是肯定会承受的。但这个时候正是让我们的心灵回归,看清自己,反思自己的绝佳机会,再没有比在恐惧之时的教训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了。

《易经》当中有一卦,名为复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四卦。象曰: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忧疑多,恩人无义反为怨,是非平地起风波。复卦的意思是事物不能一直剥蚀到最后全部尽净。复卦,阐释恢复的原则。物极必反,转危为安,恢复到能够有所作为的时期。恢复的原则,必须根绝过去的错误,重新回复到善道。恢复的法则,应当在腐败开始,过失尚未严重之前,及时反省改善,否则积重难返。这是复卦的本质含义。

(文:至乐)

编辑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