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10月9日,六旬老人地铁内先后与两名女子对骂后倒地猝死。目击了整个事件的高女士称,昨晚7时40分左右,老人从车厢内走出时,与一名长发女子吵了起来,两人对骂了几句也就各自散开了。没多久老人走到地铁站电梯旁,又与一名20多岁的绿衣女子对骂了起来。老人情绪激动,两人都说了不少脏话,甚至还撕扯起来。女子不依不饶,继续辱骂老人。这时老人突然直挺挺倒在地上,双眼一直圆睁,直勾勾看着天花板。经抢救无效,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证实老人确实是猝死。
老年群体的不良情绪和心态
老年人,似乎是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群体了,他们是曾经社会上的砥柱和栋梁,如今已然成为闲暇的群体。有些老人不能发挥光和热,只要人一停下来,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他们可能还没有适应自己的老年期,心态不服,身体却不能不服,不服老是不行的。
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的功能减退,心理调适能力也有所下降,易发生心理障碍及身心疾病。上海和成都的调查资料表明,不少老年人处于消极状态,有27%—40%的老人有抑郁及焦虑情绪,许多躯体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等。
有些老年人自己觉得被社会抛弃了,成了一群毫无用处的人,在家里是子女的负担,在社会上也容易遭受歧视。很多进入老年期的人,倍感孤独,对社会群体也持有敌意,非常容易被激怒。案例中这位六旬老人,很可能是因为以上原因而无法自我调节心态,心生敏感,容易被激怒,平时可能还有很多负面情绪。本来年已六旬,还有大把时光可以好好享受人生的余光,遗憾的是,这位老人竟然在与他人的冲突中与世长辞,得不偿失。
情绪是人们在生活中由一定的客观情景引起的心理反应,是与人体的生理机制密切相联系的一种内心体验。人到老年,由于生活压力及身体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变化,确实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的前提。美国有位哲学家说过:“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因痛苦而降。”
如何不让自己容易被激怒?
1、换位思考。
要经常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宽容些,大度些,多理解他人。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给自己搞个纠错本。
每次发完脾气后,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记下来,然后做出客观的分析,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这样自己再冷静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冲动时的不足,逐步从思想上开始改变乱发脾气的不良习惯。
老年人如何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呢?
1、对一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不做非分之想。
要留一席心理空间,这样,对事后的结局容易接受。
2、对各种事情倾注热情,积极参与生活。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把握住热情,并与之为友,那么埋在心头的阴霾就能驱散。当自己不悦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3、保持和创造愉快的心境。
树立乐观的态度,是克服不良消极情绪的制胜法宝。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去设想和创造一个心情愉快的环境。情绪虽有外界因素,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绪的。困难面前不气馁,委屈面前不怨人,知足者常乐。
4、学会明智。
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事物总是相对的。苛求别人或过分要求自己,都是不理智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太盛防断肠”。把事情看开了,心胸就能开阔,情绪自然就能保持稳定。
5、适当地赞美自己。
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以积极的态度称赞自己,这样会对你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6、在不利的环境面前,要学会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可找几个知心朋友,发泄内心的苦闷和不满,正当的宣泄,有利于心理沉淀的释放。
7、遇到失意时要学会自我解脱。
苏轼当年同弟弟分别七年未晤,心情忧郁,写下了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月亮盈虚变化得到启示,最后想开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可以作为老年人摆脱烦恼的借鉴。
8、主动参加一些户外的文体活动。
从看电影、欣赏戏剧、阅读书籍中领略美景风光,感受生活的欢乐,倾注自己的兴趣。这样可以排释被冷落的消极情绪。
(作者:psycofe-liz 心灵咖啡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