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师是现代驱魔大师

承蒙里昂大学友好社的邀请,与诸位讨论最近我在道德与心理学上的研究,敝人深感荣幸。在为医学和哲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城市里,报告我极感兴趣的事情,我感到既高兴又骄傲。

实际上,人的精神与肉体一样也会患上某种疾病,由精神疾病引发的心理现象在许多方面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研究物体一样,这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正常现象,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精神世界。

我甚至希望通过病理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发展到对心灵的治疗,使其得到治疗和痊愈oJb理学的研究成果,即使是操作性的,也不应被蔑视。相反,我们应该视它为一种成就,弥补其他学科的不足。

魔鬼附体引起的精神疾病曾以各种形式出现,以致今天很多人认为它们是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这些疾病通常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地区的许多人群中,就像流行感冒一样在蔓延。历史上也屡有记载。

今天绝大多数的专家都确认附魔现象只是一种简单的精神疾病,而成功的驱魔者只是在治疗中扮演了催眠暗示者的角色。

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从科学、临床的角度来解释客观心理学的重要性。这个病人被魔鬼附身,以致发狂。此案例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在历史上占重要地位。在大师沙可与我的恩师雷蒙的指导下,我得以在一个小小的心理研究室分析他生病的心灵,使我对客观心理学的研究获得了一般性的想法,并提供了抚平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我的病人叫艾克,是一个33岁的男子。四年前,他被带到沙可的诊所就医。我很仔细地对他进行了检查,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完全治好了他的病。最令人高兴的是,在三年的追踪调查中,他仍健康如昔。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回顾他的治疗全程,姑且称之为“现代驱魔”者吧!并从中汲取治疗经验和教训。我虚构了一个名字及其社会关系、背景,以符合职业道德。

艾克,出生于法国中部的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环境简单,周围的人大都未受过多少教育。他的父母和村子里的居民都非常迷信,时常发生不同寻常的事情。以前,他父亲被指控“同魔鬼打交道”——每个星期六,他都要去一个老树桩前同撒旦说话,撒旦会给他一袋子钱,作为报酬。艾克的父亲对这些指控笑而不理,但他确实不断地被迷信的恐惧困扰和折磨。而且艾克的祖父神志也不完全清楚:他会周期性地无缘无故地离家出走,没有任何动机和征兆,谁也不能解释他在这期间到底干了什么。

艾克的母亲也同样:她身体健康,但是智商低,精神也有点问题,有酗酒的习惯。毫无疑问,父母酗酒容易使他们的孩子患各种身体和精神疾病。

艾克幼儿期正常。他学习很刻苦,并竭尽全力。尽管他智力平平,但他记忆力好,而且泛泛地阅读了很多书。他有些抑郁,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哪怕一点不走运,他也会因害怕惩罚而忧郁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染上村子里的迷信风气,几乎没有宗教信仰。除了经常性的偏头痛外,可以说他是正常的。尽管他非常敏感且富有感情,但实际上他没有几个好朋友。他孤独地生活着,有时还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也许这是些小事,不必夸大其重要性。

我仍担心那些在学校里成为别人笑料的孩子和年轻人,这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十分不利。但艾克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之后,他从商做生意,并且看起来做得还不错。他结婚很早,大概在22岁时,他和一位感情丰富、乐于奉献的姑娘结婚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新娘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们一起度过了几年舒适快乐的时光。他有一个女孩,并按照绝对正常的模式把她抚养大。他在相安无事的情况下生活了十年,直到他33岁时经历了一系列变故,才被带到诊所来。

1890年末,艾克做了一次商业旅行,几个星期后回家。尽管他声称他感觉很好,并努力让自己高兴起来,但妻子还是感觉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常常怔怔发呆,几乎不吻她和孩子。他说话很少,几天过后,缺乏交流的情况更加严重了。这个可怜的人甚至在一天之内说几个字都非常困难。他的沉默有其特性:突然而来,嘎然而止。艾克保持沉默不是因为他不想说话,而是因为他不能说话。他努力尝试着发音,但都一一失败了,他几乎变成了一个哑巴。医生看过后也摇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病例。

医生听他的心音,检查他的尿,最后结论是:一种广泛性虚弱、适应不良症状,外加糖尿病等。艾克被恐惧击垮了,他开始抱怨所有的症状。他再也没有一点力气,浑身酸痛,不能吃饭,口渴难耐。毫无疑问,这正是医生诊断的糖尿病的症状。在漫长一个月里,他尝试过所有的治疗方法,但丝毫没有进展。他去找了另一位医生,这位著名的医生驳倒了他的同行的判断,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心跳及粗重的喘息,并询问他是否感到左臂和左小手指有剧烈的疼痛。艾克迟疑了一会儿,忽然记起他的确有这些症状。显然,这是因为“胸部心绞痛”和“心脏肥大”,必须十分小心。于是,医生指出的一系列症状又进一步得到了证实,艾克接连几天也显示出这些症状。

这个可怜的人躺在床上,坠人了痛苦的深渊。他再也无法工作了,甚至读不懂书,听不懂话了。面对妻子的一切疑问,他回答,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孤寂。他说他还有信心,但害怕各种不祥的征兆。他整日整夜地睡觉,睡梦中嘴唇在抽搐,口中喃喃着不可理解的词语,眼中充满了泪水。最后,他的预感终于来临了。一天,他感到比以往更加沮丧,他把妻子和孩子叫过来,绝望地拥抱她们,过后就平躺在床上不动了。他就这样一动不动地躺了两天两夜,周围的人都担心某一刻他会咽下最后一口气。在他接近死亡的两天后的一个早晨,艾克突然醒来了。他站起来,眼睛睁得大大的,令人恐惧地狂笑起来。这种痉挛的狂笑抖动着他的四肢,歪曲了他的嘴形。凄惨的笑声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一切变化都发生在那一刻。他从床上跳起来,拒绝一切照顾,面对任何人的提问,他一律回答:“不要做任何事情,一切都是无用的,让我们来喝香槟吧,世界的末日就要来了!”有时,他可怕地尖叫:“我正在燃烧,有人正把我切成碎片。”喊声伴随着动作一直持续到深夜,可怜的人方才焦虑地入睡。

第二天,情形也好不了多少。他给家人讲了许多毛骨悚然的事情:“魔鬼就在屋里,旁边围着一群有角的狞笑的小鬼。而且,这个魔鬼就在我身体里面,它逼我说出亵渎神灵的话。”接着,艾克辱骂上帝和圣人,不断地诋毁宗教。最为严重和残酷的是,魔鬼控制了他的双手和双脚,使他发出了恐怖的哭声。人们以为他高烧过后就会好转,但情形依旧。他很少安静下来,他哭叫着,怨恨自己的悲惨命运,使他成为魔鬼的俘虏。他无时无刻不相信自己已被魔鬼附身:“我已经不相信圣洁的宗教了,我只相信魔鬼,它抓住了我,它就在我身体里面,永远不会离开。”

一旦没有人注意,他就逃出房子,穿过田野,藏在树林里。等第二天找到他时,他已经被吓坏了。他不断地往墓地跑,人们发现他睡在棺材上。他像是在寻死,因为他开始吞食毒药,包括鸦片及其他毒品。他紧紧地绑住自己的双脚,并把自己扔进河里。没想到他竟浮起来,被人救了。他悲伤地说:“你们看,我已经被魔鬼附身了,我绑住双脚丢进水里,我却淹不死,看,魔鬼就在我身上!”现在,家人只好把他关在他自己的屋子里,严加看管。经过三个月疯子般的生活,他的家人终于无法忍受了,决定听从医生的劝告,把他带到了这里,最适合驱魔的地方。

疾病的起因是他在那次春季旅行中犯的一个错误。一段时间,他忘了自己的家和妻儿。我们不必太责怪他,因为他已受到残酷惩罚。回家之后,他对这个错误耿耿于怀,并为之悲伤。这就是他发病的第一阶段。同时他脑中想的就是不让妻子知道他所犯的错误,这种想法使他非常谨慎地检查他说的每一句话。他想,过几天也许就会忘记并好起来,谁知越来越无法自拔,最后竟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艾克内心充满了自责。冥冥中,他期待着惩罚的痛苦。他想到了身体紊乱,想到了所有最可怕的疾病,疲劳,口渴,窒息感等,都是他幻想疾病而得的。医生也就成功地诊断出他有糖尿病与心脏病。也就是说,由于艾克的受暗示性,使他的疾病由幻想成为现实。因此,他向妻儿告别,死死沉沉地躺在床上两天。这不过是他梦的一个章节。

当一个人梦到自己死亡,他的下一个梦会是什么?艾克叙述的六个月的故事的结尾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地狱。他梦见自己完全死亡,一个魔鬼从地狱里走出来进入他的身体。这个可怜的人在他梦游状态叙说故事时,他说他很清楚地记得这一悲惨时刻:大约凌晨十一点左右,狗在院子里狂叫,显然是受到地狱里气味的骚扰;房间里充满火焰,无数的魔鬼拿着荆棘鞭打他,用钉子刺他的眼睛,撕碎他的身体。最后,撒旦占据了他的脑子,他的心……

今天的病理心理学知识可以解释这些疯狂的细节:艾克在潜意识状态下亵渎神灵,违背自我,是我们能够了解的现象。语言不仅由听觉影像、视觉影像、文字符号组成,语言还包括动作影像,即我们发音时所做的肌肉动作。这些肌肉感觉的影像、肌肉语言的影像,可以偏离人的人格,违背人的意志。

假如我们希望为不幸的艾克驱魔,与他谈地狱、魔鬼和死亡是完全没有用的。即使他无休止地说这些字眼,这只是心理附产品,是其次之事。尽管病人好像是被魔鬼附体,但这不是真正原因,而在于他的悔恨情绪。对于所有的附魔者也是同样,致病的原因不是魔鬼,而是他们的悔恨、懊恼、恐惧、缺点。艾克的悔恨,他对所犯错误的深刻记忆是他发病的原因。

艾克最后全部治好了,恶魔已经为现代驱魔大师驱出,或许比古代大师更加巧妙和完美。我很高兴地再补充一遍:艾克已经回到他的家乡,他经常给我汇报情况,三年来他身体一直很健康。

“祛魔”是由天主教会17世纪建立起来的一种宗教仪式,即驱出魔鬼或附在人身之中的“不洁之灵”。据记载,耶稣基督就进行过四次完整的驱魔仪式。纵观历史,在对精神失常行为的种种解释中,最引人注目的解释便是着魔。在中世纪,人们认为祛魔的主要手段就是让身体受苦。只有这样,魔鬼才能被逐出。因此,念诵圣经和咒语,同时施予受害者的还有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

我们不能认为驱魔是往昔遗留下来的迷信风气,虽然巫师的法术及附魔病人的痛苦已离我们远去,但在偏远地区仍可以看到附魔病人及驱魔师的治疗过程。

早在1890年,让内·皮埃尔面对这个病人,就对其附魔的原因进行了种种探索和剖析,并最终将“魔鬼”驱出体外,使其痊愈并健康快乐的生活。整个案例描述,情节曲折跌宕,充满了悬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艾克的附魔现象?让内又怎样与魔鬼进行对话呢?阅罢全文,读者才恍然大悟,领会其中奥妙。文中描述的病人,艾克是一个性格内向、易受暗示的人,他认为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并极力掩饰,悔恨的情绪完全笼罩了他。这种矛盾情绪被压抑,进入其潜意识中,转化成身体症状,从而表现为器质性病变的神经症状,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尽管表现为艾克自己想象出来的疾病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是故意的,而是潜意识的。

当艾克梦见自己死亡,并被魔鬼附身后,他就把自己真实身份排除在意识范围之外,完全以魔鬼的身份说话和行动,完全受魔鬼的支配了,从而表现出令人恐惧的“着魔”症状。让内巧妙地通过“魔鬼”诱导患者进入类似睡眠的催眠状态(在清醒状态下,一切治疗的努力都是无用的)。让内在艾克处于迷睡状态时指挥他的行为,重新唤起被压抑的记忆,把它们带到意识域,使其对病症的根源有所领悟,并了解到自己的病态行为,意识到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其放松,并帮助增进自我力量。他描述的对艾克的治疗,揭示了前和现代的差异。

让内提出的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催眠技术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应用。他指出有些疾病并不完全由生理机制造成的,其心理原因也是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可极大地促进精神病学的发展。让内强调情绪生活的意义,强调区别潜意识心理活动和意识心理活动的重要性,并将疾病的症状追溯到病人生活的事件中去,假设某种症状的发作是由于某种情感的抑制造成的。

让内·皮埃尔是介于精神病学先驱(如李厄保·昂布鲁兹,伯恩海姆·希波利特,福勒尔·奥古斯特)和现代心理学先驱(如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期间的一位精神医学、心理学大师。他的理论是非常大胆和前瞻性的,对弗洛伊德及其有着直接影响。弗洛伊德从让内的理论中得到启示,开始运用催眠术治疗神经症病人,由此发展了自由联想技术,并对潜意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立了学说。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我们仍能从他的案例及理论中汲取营养,并运用到我们的咨询和治疗实践中去。他关于潜意识的研究及治疗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心理治疗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