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计:脑白金营销的成功之道!

 

脑白金可以说是史玉柱先生的成功之作,它创造了中国保健品历史上的神话。对于脑白金的成功,在业内和营销界众说纷纭,有人说脑白金的成功在于其狂轰滥炸的广告,有人说是史玉柱善于炒作的结果,也有人说是他们营销团队和营销管理做的出色,还有说脑白金的产品好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脑白金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这里笔者认为脑白金的成功除了以上这些因素,主要在于它的攻心营销。

一、脑白金的定位攻心

脑白金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其成功的关键,脑白金把自己定位到礼品市场,而不是大张旗鼓宣传自己是保健品,这正是脑白金的高明之处,善于抓住消费者的心。在当年人们对保健品虚假和过度宣传非常反感,导致消费者对保健品并不喜欢而且持有高度戒备之心。而礼品市场则不同,在当时人们走亲戚看老人和长辈,常常为送什么拿什么而发愁,不知道送什么礼品好。记得在当时电子类产品商务通作为礼品送的比较多,但那只是在商务交往和青壮年之间。市场上适合送给中老年人的礼品几乎空白,而恰恰在这个时候脑白金却喊出了“送礼只送脑白金”和“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以及到后来“孝敬爸妈脑白金”,都时刻提醒消费者购买。脑白金通过将自己定位为礼品,并进行广告攻心,最终俘虏了消费者的心。

二、脑白金的“孝”文化攻心

脑白金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软文广告理性宣传产品功能,其实还是把重点放在感性宣传上,它锁定购买者,大打“孝心”文化,这是脑白金成功的策略之一。大家都知道脑白金的消费者不是直接的购买者,而购买者自然也不是直接的消费者,消费者大多为中老年人,是购买者的长辈,所以脑白金就大打孝心这张牌,“百善孝为先”嘛,孝敬老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所以脑白金就紧紧抓住这一点,天天喊“孝敬爸妈脑白金”,这样一来,如果你去看望父母或长辈,不带脑白金就好像不孝顺似的,所以很多人为了表达孝心,即使自己不喜欢脑白金(尤其是它那令人讨厌的广告),为了显示自己孝心还是买上一两盒。同时,也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三、脑白金的借力攻心

脑白金的高明之处还在于通过第三者的口碑传播,借力攻心以达到销售目的。大家都知道脑白金的购买者不是消费者,消费者多数是购买者的父母或长辈,也正是如此才能成全脑白金在一段时间快速发展。由于脑白金在功能宣传中说其能有效促进睡眠,中老年人本身睡眠就不好,孩子送来脑白金,再听广告上一说脑白金是好东西,不错,加上礼品又是孩子送来的,喝后所以感觉不错(其实是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有着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反过来说即使没有作用,作为父母和长辈也不会说什么不好的话,大家可以想象尤其女婿送给老丈人的,本来关系就不怎么样,所以你说如果老丈人喝了说不好、没作用,那也不会说什么,其实做父母也是如此,就这样出去和街坊邻居说起脑白金还要一个劲说好,为什么这么说,其实这是一种炫耀,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孝顺。如此一来,在街坊邻居的老太太老爷子中就很快传播开来,认为脑白金就是好,回到家一有机会就和自己的子女唠叨这事,做儿女的听了父母这么一唠叨,哪一个不愿让父母高兴呢,于是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上几盒以表孝心,有的不图别的就是让老人图个高兴。

其实做儿女的当初送脑白金给父母或长辈的时候,父母说好,效果不错,这其中有很多感情因素在里面,中国人要面子,怕伤感情,做父母的为了家庭和和睦睦,为了一家人不产生误会,让子女不伤面子,即使没有作用也还是说不错,可是做儿女的却不知道真实的情况,于是每次看父母就送脑白金,反复几次,做父母的就会婉言谢绝,有的忍不住直接说以后不要再送这个啦,没有什么作用,别再花冤枉钱啦。这个时候做子女的才知道可能这玩意确实不怎么样,老人家既然不喜欢就不要再送啦。

到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脑白金的购买者就是消费者的话,可能变成了一次消费,正是因为脑白金的购买者不是消费者才使得脑白金“火”的时间更长。但时至今日,脑白金现在无论如何做广告销量也很难提升,不但如此,而且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仔细一想问题就在其中。因此,脑白金要想再像当年那样火爆的销售局面,恐怕是很难的。

当然,不管怎么说,脑白金的成功还是值得借鉴,尤其是脑白金的攻心营销,很多地方都是值得学习的。

推荐阅读:

转载自《价值中国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