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声音是灵魂的音乐。”是的,有时候,光是听一个人的声音,就构成了足够的诱惑力。 “在人际交流中,占第一位的是姿势(55 %),其次就是声音(38 %),而人们最为留意的语言、措辞只占到7 %。”法国临床心理学家马克•斯邦说。这表明:我们的耳朵对旋律(声调、节奏、语调的变化等等)很敏感。而有的人,却不那么幸运,不说话还好,一张口,就让人厌烦。声音是一种谜。
有力量的声音传递一个有力量的人
人们往往在极其有限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如见到一个人就去猜测他的智力、年龄、社会背景、性格特征等。尽管人们都意识到这种判断不一定可靠,但他们仍然愿意这么做。通过这种方式所形成的印象往往称为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当人们相遇时彼此最先作的判断就是相互喜欢不喜欢。对他人所作的好恶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这个人形成的总体印象。当一个人内心是自卑的,那么他的声音一定是软弱的,轻微的,无助的;当一个人内心很强大,那么他的声音是洪亮的、有力的、坚定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想给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留下美好的印象?是否希望每一个跟你交往的人都赞许你?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不仅希望在熟识的人中留下完美的印象,也想在新的环境下“闪亮登场”同时还希望一改往日在他人心中形成的部分的不良印象。自我展示是人们最习惯的进行印象管理的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展示是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任何人都有自我展示的欲望。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每天早晨让员工大声地念口号,其实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振奋员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这套印象管理方法也在工商业界推广,广受好评。
通过声音语气语调让别人接受你
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录音,或者第一次听到答录机上自己的声音,有谁没有觉得怪异?似乎一种不和谐突然出现:那个所谓的自己的声音,与我们对自己的印象相距遥远! “在90%的情况下,人们不喜欢录下来自己的声音,他们觉得不像自己。因为人是通过骨头听到自己的声音,这也是正常情况下他们唯一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法国研治发音障碍的专家伊丽莎白•佛海斯奈博士解释说。
那么当你觉得自己的声音又缺陷,或者并不满意自己的声音,改如何进行改善呢?以下针对几种情况,提供一些帮助:
1、你的声音不像你的声音
将左手做成海螺状,手心对着左耳:这是你的听筒。
将右手对着你的嘴:这是你的话筒。如同有了一套音响设备,现在开始测试:数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成语。语音可以随心所欲,忽大忽小、忽高忽低。
每天照此做5至10分钟,连续做9天。这个练习可以让你听到别人所听到的你的声音,在此基础上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改善它。
2、声音含糊不清 每天练习5至10分钟
高声朗读一句话,但朗读时省略掉所有字的声母。这样你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声母的重要性。声母就如同一个跳板,是它使得韵母多了各种韵律。例如:
“我(wo)们 (men)天(tian)天(tian)做(zuo)练(lian)习(xi)”变成“o-en-ian-ian-uo-ian-i”。
然后高声朗读同一句话,省略韵母。
经过这种训练,你的声音会更富于变化。你的声音的强度会增加,但并不让你更累。你的声音在别人听来也会更清楚。
3、声音太温柔
将两手放在你的肚子上。回想一件让你气愤的事情。然后随便选一段话来念,双手按住肚子让声音从肚子升上来。
嘴大张,大声念d、p、k等声母,将你的愤怒情绪喊出来。
经常用这种方式将你的各种情绪—忧伤、愤怒、快乐从肚子里输导出来。你的声音会变得更有个性,更真实。
4、声音缺乏个性
站立,光脚,平静地呼吸,每次吐气时肚子鼓起。
将全身的支撑点交替放在脚尖和脚跟。
慢慢重复这一动作。
闭上双眼,继续前面的练习。如果有太多能量贯注到你的脑子,你就会失去平衡。所以,脑子里什么都不要想,集中注意力在你的脚上。
经常做此练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分配自己的能量。更多地与自己的身体在一起,可以让你的声音也更丰富。
心灵咖啡网独家编撰,转载请注明来源和本文原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