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微博对骂说起,看骂人的心理根源!

 

网络是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也是一个发泄的平台,躲在屏幕后面,很多人通过网络,安全的发泄着自己的烦恼。贴吧、博客、微博、facebook等兴起,让私人吵架和骂人,放置到公众的眼前,成为网络对骂。网络对骂很流行,从一般普通人到明星学者,层出不穷,从未间断。说白了,网络对也好,网络约架也罢,只是,人们把平时生活中的骂人吵架搬到了网络上。本质不变,只是换了形式。

古往今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咒骂!

——咒骂是人类的原始本能


地球上的每一种语言,每一种方言,在经过研究后都不会缺少骂人的词汇。德国人如果被惹怒了,首先说和排泄物有关的脏话。而荷兰人、美国人和英国人更加喜欢说和性有关的脏话。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的粗话更偏重于鬼以及其他宗教的神灵有关。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咒骂能在世界各国听到。荷兰莱登大学的语言学家盖·道切在自己的书中这样写道。

古往今来的世界名人都不会和脏话绝缘。莎士比亚、马丁·路德和马克·吐温全是污言秽语的朋友。歌德曾经把批评家骂作狗,莫扎特甚至喜欢在信上署名“您的甜蜜污粪”。

咒骂是人类的原始本能,这种本能早就被固定在人脑的神经结构当中。人类总是会使用一些不干净的词汇。“这样不错,因为咒骂能让我们的脑子自由。”美国马萨诸塞自由艺术学院的心理学家和脏话专家迪蒙瑟·杰说。

早些时候学会的脏话在我们的脑子里找到了一个和中性词汇不同的居所:人脑中的额叶系统。我们的各种情绪和骂人话都在这个区域里聚集。而掌握理智的话都位于大脑皮质外层,在这里神经细胞把粗话过滤掉。

忘记了亲人的名字,却还能说脏话!

——咒骂,发泄着人们不满,宣泄着自己情绪


美国神经学家亚当·安德森和伊丽莎白·菲尔普斯认为,当人脑上层区域不再能够抑制住额叶系统中的情感阻塞之后,人就会说脏话。“一个人会说出什么样的粗话,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迪蒙瑟·杰说。这之间有一个固定的规律:口头的脏话越是严重,说脏话的人意图对抗社会环境的冲动越是强烈。

咒骂的需求深深植根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我们的一种语言能力。迪蒙瑟·杰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研究后得到一个令人困惑的发现:他们虽然连自己亲属的名字都忘记了,词汇量也大幅度减少,但是还能说脏话。很明显,说脏话是人终生学习的成果。就算我们成年之后,我们对脏字的注意也要比中性的日常生活用语多。

当接受测试的人听到骂人话之后,不仅会夸张地汗毛竖起,而且他们的脉搏加速,呼吸变浅,皮肤的导电性也会改变——这些反应都说明人的情绪发生了剧烈变化。

虽然有人要禁止污言秽语,但是他们自己也会说这些东西。心理学家和研究脏话的学者认为,当人情绪激动的时候,脏话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释放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开车时,说的脏话要比平时多得多。

骂人既是一种心理发泄,也是一种心理攻击,前者对自己而言,后者对他人来说。每个人都有心里憋气需要疏导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有在关系上降伏他人的需要,随之,骂人也就发生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