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自己的主人?可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总有一些不由你管。你说那是潜意识?那么我们要认识下自己的心理管家——自动化。
“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巴奇(John Bargh)则会告诉你生命中还有另外一种不能承受——“自动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自动化”并不是指机械运动的自动化,而是我们在知觉、评估、决策以及行动时心理过程的自动化。
心理学中的自动化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耗费认知资源,主体没有意识到心理活动操作的高效的心理加工过程。
★普遍而又巧妙的“自动化”——放飞心思
正如生活中的各种自动化装备将我们从繁杂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一样,自动化的心理过程解放了我们的大脑,使我们可以将有限而珍贵的认知资源投放到真正重要的任务上。
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心理任务——从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到进行各种判断和决策,再到对各种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都需要有意识的、控制化的心理过程来处理,我们的“心”就太累了。
根据一系列的研究结果,研究者估计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感受进行有意识控制的时间仅占5%左右。我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心理过程来主导。
有意识的心理控制资源非常珍稀,我们的大多数生活经历其实就是由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心理过程来主导。 自动化心理过程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以下两方面:
无意识的经历和有意的认知和行为训练。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习得的母语和行为规范等就是无意识的经历。而打网游、驾车、弹奏乐器、学习和饮食习惯的养成则必须通过有意识地认知和行为训练,这些技能一旦习得就不再依赖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来管理。正是这些“自动化”过程简化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可以时常放飞心思。
★“自动化”你的情绪——悄无声息的情绪变化
当我们处于愉快情绪体验中的时候,很少问自己为什么。但是,当我们觉得郁闷时,常常会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绪。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擅长捕捉导致我们忧郁的罪魁祸首,相反,常常将情绪体验归因于实际上毫不相干的因素。
巴奇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自动化的评估过程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体验。
他们在短时间(300毫秒)内向参与者呈现一些与强烈积极(如音乐、朋友)、强烈消极(如癌症、蟑螂)、微弱积极(如游行、小丑)、微弱消极(如星期一、蠕虫)态度相关联的名词,由于时间极短,以至于参与者根本无法知觉到所呈现的词语到底是什么。然后,实验者让他们从事另一项无关的任务,在这一任务中他们需要填写一些自我报告的情绪量表。
结果发现参与者所报告的情绪与在反应时任务中向他们呈现的名词密切相关,那些处于强烈积极态度组的参与者报告出最高水平的愉快情绪,而那些处于强烈消极态度组的参与者则报告出最高水平的悲伤情绪。因此,无法知觉到的词语可以悄无声息地影响人们的情绪体验。
★如何领航“自动化”?
人类是“认识吝啬鬼”,我们常常希望把有限的认知资源用在对我们来说重要的目标上。这些自动化的过程就像“心理管家”一样,它们非常了解我们的倾向和偏好从而帮助我们在几乎不耗费自我资源的情况下完成一系列重要的任务。
当然,值得提醒的是,这种自动化的过程并不是完美的(有时它们或许会导致严重的错误),我们仍然需要精细的认知反思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来不时地给“心理管家”充电,从而使她能够更有效地领航我们的幸福人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