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跳远效应是一个纯心理学效应。我们在平地上可以轻松地跳越1.3米,但若在高空中架起两个平直的木板,其间隔也为1.3米,每个被试者都会感到恐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根本不敢跳,这就是“高空跳远效应”。
其心理实质是人站在高处已产生了恐怖(有恐高症者根本不能攀登),被试者会感到晕眩,再加上跳过一段空隙,下面是十多米“深”的空间,会愈加恐怖。这些因素干扰了被试者的感知觉,使他们生怕一不小心掉下,于是心理紧张度增高,缩首不前。其实,若一开始就蒙上被试者的眼,暗示他这是平整的木板地,让他自如地往前跳,尽量跳得远些。被试者心理不紧张,就肯定能顺利地完成作业。
与此相反的一个实验是“高空下跳实验”:蒙住被试者的双眼,告诉他下面是一个深沟,但沟内已铺好海绵,绝对安全,让他大胆往下跳。他会心率加快,呈现出紧张反应,而双腿尽力腾跃一跳,而实际上前方却不过是与起跳点相差仅10厘米的平地。这就是暗示改变了被试者的心理紧张度使然。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