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奥迪撞死女童,可能源于“超速驾驶成瘾症

 

西安18岁奥迪司机撞死女童事件发生前,宝马、奔驰、法拉利等已悉数作案完毕,这些肇事司机都是些家境优越的富二代,他们为什么频发交通肇事?而大多数人不了了解的是——交通肇事很大一部分源于超速驾驶成瘾症!国外,对于改症早已有了一套规范的心理战术!

国外如何戒除超速驾驶?

伴随着汽车与摩托车在全球迅速普及,车祸伤亡的数字正在逐年攀升,世界各国的交通法规也越来越严厉,但对于病态的速度成瘾者们却收效甚微。种种证据显示,以“震惊与吓阻”作为手段的传统倡导方式,对时常沉迷于计算机游戏与恐怖电影刺激画面中的年轻人已不再有效。所幸道路安全管理部门并没有束手无策,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已率先推出新的创意,在他们的最新策略中,“心理战”成为主要手段。

英国的一位心理学专家以治疗酒鬼和吸毒者的方法为基础,改良出成针对速度成瘾者们的戒瘾课程。虽然课程目前主要针对摩托车骑士,但也很可能向全英国的汽车驾驶人推广。与传统上针对普通超速者的“速度危险认知”课程不同,戒瘾课程的受众是严重与习惯性的飚车狂,参加这项戒瘾课程可用来代替罚分,因此尽管上课的费用比通常的60英镑违规罚款还要多20英镑,但即将被吊销执照的驾驶人再不情愿都会纷纷赶来上课。

这项戒瘾课程的创始人是英国Devon郡Exeter大学的心理学讲师Cris Burgess,他通过研究年轻驾驶人和飚车族的心态,设计出这项课程。大多数疯狂飚车的摩托车骑士的想法都很雷同,他们都深知超速的冒险行为会导致受伤甚至死亡,但总是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这种倒霉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课程旨在帮助飚车狂们意识到自身的脆弱,对超速风险有一个现实而正确的评估。

戒瘾课上,心不甘情不愿的参与者们围坐成马蹄铁形互相作自我介绍,解释自己被交通警察拦下的原因并详述他们经历过的交通事故。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40多岁不等,每个人被逮到的时候车速至少超过限速20英哩。

治疗开始,参与者必须坦白他们的不良行径并承认自身的问题。治疗师会避免使用触目惊心的画面,多数时候只列举无情的事实和数据,外加一些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图片或录像作为辅助。

在课程的尾声,治疗师要求全班写下他们最糟糕的摩托车驾驶经历,他们认为高风险的区域和“保持完整肢体”所需的注意事项。这时候上课初期自我介绍时的疏远气氛消失了,学员们分享着各自的经历,开始认真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课程在停车场结束,每位参与者在离开前都得到一个金属钥匙圈,上面刻着一个戴着安全帽内的人脑横截面图像,这能让人联想起课程中提及的“头颅在撞击中可能受到的伤害”。治疗师希望“毕业”后的学员们在驾驶时看到这个钥匙圈时,会三思而后行。相关机构已将重心由消极惩罚转移到对这种恶化中的社会弊病的积极治疗,因此以“戒瘾课程”作为惩处性扣分的替代手段得到了交通主管当局的鼓励。

在澳大利亚最近发起的道路安全运动中,映入人们眼帘的不再是交通事故现场残缺的肢体,而是提醒年轻飚车族小心他们身体上最脆弱的部位——两腿之间。

在这则倡议驾驶人尊重限速规定的电视广告中,妙龄女郎们对呼啸而过的飚车族摆动着她们的小手指,嘲笑超速驾驶者身体上的某个部位不如他们自己想象的大。年轻的飚车狂注意到了她的手势,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除了年轻女美女,广告中的老妇人和没在开车的年轻人们都用这个手势重复传达出同样的信号:超速驾驶一点都不性感!该广告的传播方式包括电视、电影映前广告、巴士车站张贴海报和一则向超速驾驶人提供“超小型”保险套的15秒网络广告。

这个新广告的创意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道路交通管理局不相信展示血腥事故画面的传统广告能吓唬血气方刚的年轻驾驶人,他们平常看的电影和游戏恐怕要暴力十倍!权威研究显示,年轻男性对在过去的澳大利亚道路安全运动中使用的致命交通事故图像已不再敏感,而新广告中的手势来源于日常语言与文化,将它加入到反超速信息中,预期能形成一股冲击与影响力。

伴随着谆谆善诱的广告片,强硬的手段的也不可少。从2007年8月开始,澳大利亚年轻摩托车骑士的驾照将会附注各种附加限制,包括在驾车时彻底禁止使用免提式行动电话和夜间禁止载人,这些好动的青少年们恐怕得将他们的冲动与热情转移到其它方面。

而在中国,我们还没有任何的为超速驾驶而诞生的心理正确辅导,只是一味的用法律手段进行罚款和惩治,显然缺少了人性化和正确分析力度。只有针对超速驾驶等交通违规行为的合理奖惩机制逐步成熟,中国的道路交通隐患才能得以根除,我们的驾驶和道路才能更安全。(来源:腾讯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