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重复:忍不住的反复

痛并快乐着

[症状]  下楼梯的时候不自觉的数数、看书一定要从前言导语开始看、桌面上的东西每个都有它特定的位置、衣服在衣柜里按照春夏秋冬红橙黄绿顺序排开、安排的时间坚决不能打乱,导致有时候加班失眠神经衰弱……追求完美,乐此不疲,如果所有这些你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你可要当心了,也许强迫型人格正潜伏在你的身体之中。

强迫型人格:带枷锁的舞者

[诊断]  追求完美,可能是每个人的天性。现代生活压力山大,对自己严格要求反复检查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当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时,才需要考虑是否产生了强迫倾向。当然,完美主义并不一定是强迫症,更不能等同于强迫型人格障碍。当强迫思考或行为总是纠缠着你,身不由己地操纵着你,使你欲罢不能,无从回避,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强迫性人格障碍,甚至强迫性神经症。

[心理名词]  强迫型人格: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这类人在平时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忽视全局。伯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作出决定。他们的情感以焦虑、紧张、悔恨时多,轻松愉快满意时少。不能平易近人,难于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易招怨恨。

 

[体检] 你是否具有强迫型人格?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揭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根据心理学专业定义,如果具备3项以上,就可确定有强迫型人格的倾向,所具有的项目数越多表明强迫型人格倾向越严重。

[阳性+++] 不知道大伙有没有不幸中弹呢?其实严格说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轻微的情况,偶尔出现。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别人的毛病不会横加干涉或指责,不会不留情面的要求必须更正,所以说人际关系这方面还不成问题。貌似Sheldon同学命中不少,与其说他是强迫症,倒不如说强迫型人格障碍更符合他。颤抖吧,强迫型人格障碍!

 

[心理X图]  强迫型人格的内心面具

关键词:不安全感、焦虑紧张、秩序

(1) 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如门锁上后还要反复检查,担心门是否锁好,写完信后反复检查邮票是否已贴好,地址是否写对了等等。

(2)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己爱好不多,清规戒律倒不少。处理事情有秩序、整洁,严守时刻,但对节奏明快,突然来的事情显得不知所措,很难适应,对新事物接受慢。总之,强迫型人格总是给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病因]  强迫型人格成因

关键词:缺乏信任、早期教育、后天受挫

1. 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

2. 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3. 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4. 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处方]   Nobody is perfect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状形成的心理机制包括:固着、退行、孤立、解除、反应形成以及对不容许的性和攻击冲动的置换等。这种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因此不为患者所觉察。行为主义学派认为,首先病人由于某种特殊情景引起焦虑,为了减轻焦虑,病人产生回避反应,表现为强迫性仪式动作。某些思维或想象等中性刺激(如语言、文字、表象和思想)与初始刺激伴随出现,则可进一步形成较高一级条件反射,使焦虑泛化,最终导致强迫观念的形成。不论是现有行为还是先有意识,如果你感觉自己有一些强迫型人格的倾向,你可以进行下列自我防治:

1.听其自然法

由于强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也由它去,与自己无任何关系。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是会消除的。

2.当头棒喝法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把行动的自主权交给了“规矩与习惯”,把自己活泼的心智锁进了牢笼。因此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当头棒喝便是打开牢笼的妙法。所谓“捧喝”是借用禅宗中的“德山棒,临济喝”的说法。德山常以大棒惊吓学生,使执迷不悟的学生顿然开悟,而临济则以模棱两可的问题问学生,学生犹豫不能作答时,临济则大喝一声以示警醒。那些弟子为何会执迷不悟呢?原因是他们过分依赖自己头脑中呆板的教条。

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经典与规矩时,他对活生生的多变的现实就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属强迫型人格的人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让这些独特事件带来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捧喝”的作用,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另外,自己也可以制造一些“捧喝”,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如自己对他人办事不放心,迟疑着不肯把事情交给手下人去办时,就可以对自己大喝一声“当断则断”。在那一瞬间抛弃所有的考虑,把任务很快下达给下级。

有时发现自己叫停的力量不足,还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同事甚至上司在必要时“棒喝”——下。例如,当——件工作即将收尾时,由于自己追求完美,迟迟不能完工,这时帮助者不妨用严厉的口吻大喝一声“当断则断!”——定会有效果的。

3.认知行为治疗认知模式

强迫症患者存在两种主要的认知模式,即对危险的过高评价;认知障碍,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注意,记忆,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具体来说:

(1) 过高的不适当的责任感

对责任的错误理解这一模式是强迫症特有的表现形式。他们具有对事件的过高的责任感,惟恐失职与过高的使命感、内疚与罪恶感。

(2) 对威胁的评估

强迫症患者对危险及伤害性后果估计过高及对个人应对能力的估计过低。

(3)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控制和减少伤害的一种方式,也是强迫症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此认知模式会增加对危险的过高评价。强迫症完美主义的形式包括:对事情的了解必须十分完美;什么都必须作到恰到好处;绝对对称,确定并在思想上能控制。

(4) 思维的至关重要性

强迫症患者因为害怕对不良后果负责,过分关注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思维与行为的界限不清,认为有某种思维将导致产生某种行为。

(5) 过分要求控制

强迫症的核心是他们的生活需要外部的控制,需要绝对地控制他们的环境,通过一切都做的十分完美来减少危险和避免批评的一种方法,强迫症患者还要求自己的思想以避免危险和伤害,强迫观念是过分控制不容许的思维的正常的精神系统的崩溃。

(6) 万事要求确定

强迫症患者不能耐受对完美和危险知觉的不确定,对自我效能的怀疑是强迫症的认知方式之一。当事人苛求确定性的时候,他会反复说“我可能就是万一出问题的那个人”,认知治疗师承认这种存在的可能性而且不能被排除,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当事人难以接受不确定性?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就会引出其采用确定性来预测事物的需要的探讨,它表明了当事人有完全控制的需要,否则灾难就会降临。

 

[防患] TIPS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情绪,因此其纠正的方法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同时施予合理的心理疗法。事实上,无论恐怖还是洁癖都是强迫模式的派生物,其心理病因同出一辙,即一方面是自幼养成的性格特点,一方面是青春期的困惑,只有加强认识,并在心理医生的配合下采用恰当地治疗方法,才可能更快的消除忧虑,愉快坦然的面对人生。

[案例]

出纳员小燕任职2年,工作没出过差错,领导很赞赏她。可是同事和朋友们却说她呆板、不好相处。这并不是她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引起某些想要她帮忙或通融的人的不满,而是她的言行习惯让大家觉得难以理解。她生怕工作出差错,上班从不离开工作的办公桌,她的钥匙也不让任何人摸。有一次一个同事拿她钥匙串上的指甲钳修剪指甲,她马上夺回来不让用,说是把钥匙弄丢了怎么办;下班时经常走出门口又回来检查保险柜和抽屉是否锁好;女伴们也觉得她不活泼,不会玩,可又喜欢评论别人的发型、服饰、举止或某件事,说话不讨人喜欢。

分析

小燕的人格类型属于强迫型人格,或叫执拗型人格。有这种人格的人经常产生不安全感;刻板固执,过分拘谨,言谈举止循规蹈距,过分自我克制,责任感过强,怕犯错误;墨守成规,优柔寡断,不会随机应变;对自己要求过高,但同时缺乏自信心;常要求别人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以至求全责备,妨碍他人自由,导致冲突;处理各种事务时由于过分谨慎刻板,常注重眼前小事而忽略长远大事,顾此失彼;强迫型人格者大多好洁以至成癖,节俭以至吝啬,或有某种特殊收集癖。

管教过严、专制、缺乏平等民主气氛的家庭教育,易使孩子缺乏独立性、灵活性和果断性,形成某些刻板的习惯,时时处处怀疑或害怕与自己习惯不符的人和事;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受过多次重大打击,曾受骗上当,也会使人对类似的事情特别谨小慎微,害怕重蹈覆辙,从而形成某些固执刻板、没有多大意义的强迫行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想法和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型人格还常与神经活动类型、躯体疾病有关。

家长、教师、上级、同事和朋友对待强迫型人格者要给予理解和关心,肯定他们办事认真,责任心强,有毅力的优点;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从事变化不大、有规律的、需要细心谨慎的工作和活动,使他们不至于因感到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失去自信、过于固执或与他人发生冲突;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性格缺陷,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与社交机会,帮助他们丰富生活内容,分散他们执着于某些小事上的注意力;提供较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其自信心。

对于强迫行为较严重且有可能发展为强迫性神经官能症者,应请心理医生诊治,采用厌恶疗法、自由联想法和催眠疗法来加以矫治。过于焦虑、紧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安定类药物、抗忧郁剂等,有助于减轻焦虑与紧张。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对减轻强迫性思维也有一定效果。

心理咖啡网编撰,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