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婚姻关系模式:我到底是他妻子,还是他妈

王女士比较烦恼,这些烦恼已经困惑她好几年了。

王女士的烦恼来自自己的丈夫G先生。王女士的丈夫36岁,是一个公司的业务主管。自从他做主管以后,脾气变得很古怪,而且经常很晚回家,同时对王女士很挑剔。王女士怀疑自己的丈夫是不是变心了,为此,她很焦虑,经常失眠,情绪也无法很好的控制。夫妻之间经常争吵,到最后,他们几乎没有交流。这样的状况持续一段时间以后,王女士要求丈夫一起进行咨询。丈夫不是很愿意,但是还是和王女士一起来了。

她们结婚10年,有一个7岁的儿子。同学聚会上认识的,一见钟情,彼此之间似乎很自然的就走到一起。结婚后还是很甜蜜的,偶尔吵架,也是很快就好了。

丈夫的工作一直不是很顺利,换了好几个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和领导相处不好,说话很直接,有一次更是差点和自己的主管拍桌子。当丈夫发生工作上的不愉快的时候,王女士总是站在丈夫这边,安慰他,支持他。甚至丈夫对于网络游戏的喜欢,王女士也是很包容的。虽然,对于丈夫对网络游戏的着迷,让王女士很愤怒,但她顾及到丈夫的自尊,总是忍下来了,并且自我安慰:总比出去乱搞好。

就这样的一对夫妻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自我介绍后,坐下来。

坐的位置也很有意思,G先生选择坐我对面,而王女士选择坐中间侧面的位置上。这样的位置选择也直接体现出人潜意识中的自我定位。坐我对面的人,那是很直接的面对面,一般是属于比较喜欢挑战,需要在竞争中证明自己的人。就好象开会的时候,喜欢坐领导面对面的人,摆出的姿势就是对抗性的。当然,我指的是同性之间。一个愤怒,自以为可以战胜父亲的男孩子,会与父亲对视,这很显然是充满挑衅的。

G先生选择这样的位置,这是他无意识的决定,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能和自己的上司相处好的原因。而G先生的攻击性如此之强,无时无刻的挑战别人,这是他想证明自己的强大。这样的味道,一下就在我办公室里弥漫开来,这次咨询会很吃力,这是我的直觉和经验,。

一般都是求助者说,我都先听他们的故事。许多人说心理咨询师只需要听别人说话就可以赚钱,当然这是玩笑话。生活中,有多少人是愿意去用心听别人说的呢?更多的人在表达自己,指责别人,在评价,在证明。所以,哪怕我们有两个耳朵,一个嘴巴,但还是有大部分人选择多说,少听。G先生一开始就没有想听的准备,而是说。

他开始质疑我的从业资格问题。这也很正常,有些人是会这样的。只是G先生的问话是咄咄逼人的。而王女士是带着讨好和带人受过的神态对我笑,似乎在说:我丈夫是这样的,你不要见怪。他们之间的模式,一下就表现得非常清晰,而他们是否看到他们之间的模式呢?

我很好奇,当然,这样的好奇不是探求别人隐私的好奇,而是我很想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在关系中他们彼此扮演的角色。

许多时候人对于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或许我们了解自己的一部分,但有另外一些部分,可能并不是了解。很显然,我遇到了一位青春期后滞的男人。

所谓青春期后滞,就是成年男性表现出来的关系,处理事情的方式等,都有点类似于青春期的孩子。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如下:

比方害怕分离,人际关系分裂化(朋友要么是好的,但假如有些缺点,可能会直接否定对方。),冲动(愤青),看问题比较极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照顾别人只是为了自己不内疚,不能感受爱,只知道责任但又害怕责任等等。

因此,有这类问题的男性,给别人的感觉是不实在,很自大,并且不能让人信任。喜欢挑战权威,对什么事情似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喜欢评价别人,并总做出众人皆醉,我独醒,老子天下第二,也容易眼高手低,不能务实和坚持。

中国的母亲重男轻女,为儿子准备的东西太多,因此阻碍了孩子承受挫折的时机。青春期的作用是:我从一个孩子长大,要由一个被照料者开始成长为独立自由的、能去照顾别人的人、有多少痛苦都需要自己去背的人。

一旦青春期没有完成独立,那这样的孩子就会无限期的处在青春期的状态中。或者,在成年以后表现出青春期的反叛和行为当时。那是压抑的结果。许多男性在原生家庭中被保护得太好,并且有着强势的母亲,

衡量一个男性是否成年,有两个标准: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责怪别人;二,性是可以享受的,而不是建立关系的方式。G先生的工作不顺利的时候,他并没有去看到自己和人的相处有什么问题,而是以为责怪别人。

在家里,王女士就好比是G先生的“妈妈”,无微不至,包容,甚至是放纵G先生。那王女士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很有意思了。

王女士是一个具有去帮助别人,被别人需要的时候才能体会价值感的人,这一点她并清楚自己。

G先生忽然一下子开始可以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了,王女士开始感觉到失落了。当然,她理智上也很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事业成功,成为一个自己可以依靠的人,但她更深层次恰恰有很强烈的恐惧感,她的恐惧感是因为曾经的经验,来自她与父亲的关系。

王女士的父亲家里条件比较艰苦,通过努力考进了大学,并认识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王女士妈妈。王女士和弟弟妹妹出生后,父亲有了事业发展,开始做了领导。但家里的关系却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妈妈怀疑父亲有外遇。在王女士的童年里,父亲外遇的问题一直让她产生强烈的羞耻感和不安全感。妈妈经常会在她面前抱怨父亲的忘恩负义,并且经常告戒她女人要靠自己,男人有出息了,会变心。并且,本来很爱自己的父亲,忽然变得对自己冷淡了,那种失落的体会,深深地储存在她的无意识中。每当父母争吵的时候,她在心疼父亲的同时,又对父亲充满着抱怨,慢慢的,父亲和自己的关系疏远了。

她谈恋爱找了G先生,她感觉G先生对自己很好,并且似乎很需要她。被需要的感觉是从小她在照顾弟弟妹妹中感受到的,那样,她可以获得更多来自妈妈和身边人的肯定。丈夫满足了她内心建立安全的需要,因为丈夫需要她。

G先生是在父亲缺失的环境下成长的,父亲是军人,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在家生活,能见父亲的机会很少。到了16岁的时候,才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但那时候父子之间的关系已经很陌生了。因此,他一直很听母亲的话,当然母亲和姐姐也很照顾他。他并没有从父亲身上认同到太多男人的特质,更多的是从母亲嘴里知道父亲很伟大,想象着自己要和父亲一样。但是,现实中的父亲让 他很失望,对他很严厉,少有的在一起的机会经常训斥他,不肯定他。他压抑了太多对强势父亲的愤怒,在后来,只要遇见类似权威,强大的男性,这样的愤怒就会成为他保护自己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他喜欢挑战领导,和领导关系不好的原因。实际上,他内心太渴望被领导认同,但他表现出来的是和领导做无谓的竞争。

青春期的男孩子需要有超越父亲的过程,或者孩子知道超越父亲有可能,这样的男性是自信的,并且是很认同自己的。可惜,G先生内心那个幻想的父亲形象太完美,太强大了,怎么做都不可能超越。

王女士的问题是在婚姻过程中,重复了她母亲对待父亲的方式,她害怕自己的丈夫会象父亲那样,因为成功而离开自己,让自己再去体验被忽略的痛苦。因此,她在无意识中,一直在扮演着一个让自己丈夫依赖的角色,这样丈夫无法成长为一个男人。这是G先生需要的,但同样是让他产生挫折的。一个男人总是要在自我成就成满足自己,这就好象是G先生很早在内心的一个决定,自己要做得比父亲更强大。也是在他被父亲责骂和殴打的时候,他产生的念头。另外,G先生的母亲,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过多的在情感上依赖自己的儿子(这是中国母亲经常会干的事情),因此对G先生照顾的同时,经常会用一些让G先生内疚的方式控制他,比如G出去的时候,妈妈生病了,或者心情好等等。这让G先生和母亲之间的关系,连接很紧密,也就没有太多时间在同伴中间学习和体验关系,一起协作完成事情的喜悦。也让G先生成了一个没有能力合作的人。

青春期的孩子们在一起完成一些哪怕恶作剧的事情,其实是在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和协作的能力。大家可以看看在学校里善于鼓动其他同学去做一些坏事的男孩子,到后来都成领导了。

王女士和G先生并没有意识到潜藏在他们婚姻关系中的另一个模式,在和他们讨论了几次以后,他们终于意识到这个模式的存在。

而改变这个模式,也是很辛苦的过程。丈夫承认了他对王女士的控制很不满意,并且希望王女士能给予自己更多的信任。王女士也开始能够不因为自己的恐惧而去太多干涉丈夫的行为,比如丈夫在外面和同事工作,应酬,她也开始节制自己打电话的频率,并给对方足够的空间。而丈夫反而能在应酬完了以后,更早回来。这是王女士没想到的。对啊,丈夫不叛逆了,反而可以去遵循自己内心的愿望,有节制的行为。

家里有青春期滞后的男性,看看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要扮演这样的角色。看到了,慢慢改变了,对方也就会改变的。这是亲密关系的定律。另外,婚姻咨询的基础:有改变的愿望,有目标,并且谁更痛苦,谁改变更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