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关于核辐射将影响上海的不实短信引起网民热议,一度造成市民恐慌。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孙时进和复旦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吴国宏。心理学专家均表示,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多去了解、分析,理性地进行判断,而不是过度转发非官方信息,一味地从众。
据了解,一般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城市灾难与危险时,首先会出现“否认”心理,对于灾难的来临会自欺欺人而采取“不作为”,而在“否认”心理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过度作为”心理,人们开始出现认知的偏差,比如网络转发不理性信息等。尤其是对于核辐射这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对于这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特别容易紧张。
据吴国宏研究,在面对灾难时,75%的人会出现恐慌心理,极少部分人处于理性的状态。对于大部分恐慌人群,需要正确地引导他们去认识灾难的本质。“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和主流媒体及时发布官方正确、透明的灾难信息,让人们充分了解,以消除心理疑虑。”吴国宏说。
吴国宏说,“恐慌具有传染性”,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许多虚假的信息很快就能传播开来,而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负面的信息,因此很容易引起“群体恐慌”。
孙时进建议,市民对于网上的信息还是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多去了解它、分析它,理性地进行判断,而不是一味地从众。特别是出现一个陌生的信息时,更应该去认识、去了解,在得到了理性的认知后,就会有一个理性的判断。(早报记者 刘哲瑜)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