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达了,生活丰富了,各种族群也层出不穷。春节期间,我们身边又冷不丁出现了“断电族”。何为断电?不难理解,就是彻底脱离“电”生活:关闭手机、关闭电脑、离开电视,如果有需要,拉掉电闸,点上蜡烛,也是一种绝好的生活方式,目的只是为了寻找一种轻松的生活状态。
“断电”实录:回归内心的“世外桃源”
28岁的陈浩是一名公务员,听起来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没完没了的加班却让他精神越来越差,头发也大把地脱落。“真不想为了事业把身体搭进去。”春节放假前陈浩写完手中最后一份报告,他在内心坚定地告诉自己:这个假期,除了值班的那一天,其他时候关闭手机,关闭电脑,排除一切外在影响,好好地陪陪家人。
除夕之夜,陈浩给大家发完祝福短信后就关机了,然后陪家人好好地吃了顿团圆饭。春晚看了一半,三岁的宝宝要睡觉了,以前都是老婆哄孩子睡觉,这次他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份责任,看着小人儿熟睡的脸庞,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什么名利都是浮云。家人的快乐是最值得呵护的”。
年初一、初二,陈浩带父母逛了市内的多个景点,那两天,他们说了很多家长里短,老人非常开心地享受这份亲情联络。初三、初四,陈浩和老婆孩子去了一趟增城,下农田摘野果,绿道上骑单车,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看着家人幸福的笑容,听着他们的欢乐笑声,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顿时烟消云散。
“没想到断电的日子这么惬意的,以前很多次,我都是晚上11时回家,早上7时出门。这期间,有单位的公事必须加班,也有朋友之间的应酬必须到场;有自愿的,也有被迫的;有时周末在家,也是电话不停,不得安宁。常常搞得筋疲力尽,却只能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为自己找借口。其实稍微下点决心,还是可以拥有很多心灵休憩的时间。”
在这个“断电”的假期里,陈浩除了陪家人玩乐、爬山、运动,还看了很多书。“终于把一直想看的几本哲学书看完了,那些书已躺在书架里很长时间,可平时老是不能静心读一读。”这几天,陈浩真正体验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以后再有假期,他也决定“断电”。
心理:不要等到精力耗尽才进“加油站”
西亚蕾莎心理医生晏嫣谈道:“断电族”是在中国的经济高发达、高职场压力的都市暗自出现的新族人员。最初由一些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心理医生等重视心理健康意识职场人士在一年中集中一个时间段让自己“与世隔绝”,洗却心灵的铅华。
“职场人士肩上背负着太多的家庭与社会责任,在精神方面有一种能量枯竭感,他们希望能让自己断电,有一个缓冲带。断电不但仅仅是为了释放压力,更多的是对生命品质的追求及幸福感的体验。” 晏嫣说,目前“断电族”在许多领域的众多职业中渗透漫延着,大家高喊着低碳生活,其实就是渴望生命中的本真,也在寻找一份内心的宁静。
那么,这种集中时间断电的方式可行吗?晏嫣指出:“一年集中时间的断电,可以暂时缓冲紧绷的神经线,但如果我们将断电族比喻为一辆车,哪位开车的人可能是一年才加油一次的?不要等到精力耗尽时才想到进加油站,而是需要定期保养。当我们无缘由地失眠、疲惫、易激惹时,有条件的及时为自己‘断电’,去寻求心理上的支持及帮助,及时清理压力与心理垃圾。”
做个“断电族”难吗?
方案一:提前告知大家“断电”
(教师)郭燕言:要做个“断电族”看似挺难,其实不然,比如在断电之前,应处理好手边正在进行的工作,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与你熟知的人:我要做个潇洒的“断电族”,请不要打扰我。我的几个朋友和同事之间已经有这种默契,每到假期,大家打个招呼就开始关机玩“失踪”,整个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方案二:“断电”不用太彻底
(人力资源管理)吴省:在我看来,所谓的“断电”还是以自己舒服为主,不能为了追求断电而断电。在这个联系无处不在的社会中,彻底脱离社会也是不可能的,而且那种最原始的生活或许有人也会感到很痛苦。这个假期,我尝试做了“半断电族”:每天下午6点关闭手机,每天上2个小时网,既和朋友保持联络,也了解了最新新闻,这种感觉也很不错。
方案三:依实际情况来定夺
(私企老板)张海峰:据说国外早就有了被称为“绝缘体”的断电族群:他们下班离开办公室后,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开,回归8小时外的宁静生活。我们羡慕这种生活,但不能生搬硬套,尤其是一些对“自己时间不能做主”的人,或许行动上虽“断电”,但心理上总觉得忐忑不安,总怕错过什么,与其这样,还不如还原来一样。
评中评:“断电”方知瘾重
我朋友回乡过年,决心做一回“断电族”。第二天,一家三口都焦躁莫名,儿子惦着网上的游戏和电子宠物,夫妻俩念着新闻、邮件和好友动态,心痒难受。第三天,他们投降了,买回电视机和洗衣机,购得无线网卡,连在手提电脑上,才觉得活了过来。
因为断电,我们才惊觉对现代科技依赖至深,衣食住行、兴趣、情感都与科技紧紧捆绑在一起。亲友同事被编码为数字和符号,输入手机、邮件和网上的好友名册;工作与生活的状态转换,不过是在电脑、打印机、电视机、洗衣机、汽车等机器之间打转。机器成了我们的手、脚、耳、目之替代媒介,缺了就跟失聪失明、绑手缚脚一样难受。
“断电”,对一些人意味着放松、自由、回归自我。难得有假期,与老友团聚,围炉夜话,闲来村头打枣、田间摘菜、井边淘米、河边洗衣。乐也融融,诗意盎然。
但这样的诗意图景难以打动那些“屏幕上瘾者”,对他们来说,“断电”意味着断开、失去、失落。我在线故我在,不在线就深恐被世界遗忘。于是,玩着掌上游戏盼着一睹高手发布的游戏攻略,身处热闹而不忘更新微薄,应酬频繁还不断查阅手机,安静下来时挥不去铃声幻觉。他们的感觉已深深嵌入在科技编码的声像之中,离开就失魂落魄。
现代人常做着怀乡梦,渴望回归宁静的大自然。春节长假轻易测试出,大多数怀乡者原不过是叶公好龙。如果拍一组假日真人秀,我们会看到:回城者迫不及待地蹬开家门,打开电器,如饥似渴地盯着屏幕,仿佛要从中打捞出完整、正常的自我。
善待自己的新尝试
平日里长时间的忙碌工作让我疲惫不堪,对于年前频繁的应酬已经感到厌倦,于是,在这个春节长假,我也选择了“清心寡欲”,做一个“时髦”的“断电族”。选择今年春节“断电”的原因,和很多“断电族”一样,为了放松,为了减压,也是为了回归家庭生活,享受家庭温馨。
年末业绩冲刺,年头业务总结和计划,是“上班族”们一年到头工作最繁重压力最大的时间段。不仅各种会议安排特别多,而且工作压力特别大;不光上班压力大,下班后,还要疲于应付各类以过年为名义的招待和应酬;这样的工作和应酬着实已经令人不堪重负,的确需要一段时间来缓解和缓冲自己的身心。一位咨询公司的朋友,节前聚会的时候说,今年春节绝对不开手机,也绝对不开Blackberry,因为去年大年夜老板半夜打电话给他要他马上顶一个项目,大年初一就被安排飞到国外做项目,所以今年他绝对不开任何可以被联系到的工具,让自己过个彻彻底底轻轻松松的春节。
很多“断电族”选择“断电”的更重要原因是“家庭”。“断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额外的工作和交际应酬,让自己和家人有不被打扰的生活时间和空间,也是忙碌的“上班族”对平日家庭照顾不周的一点弥补和安慰吧。
“断电”不是简简单单的逃避工作压力和应酬交往,而是在喧嚣的生活中分出一些时间给自己和家人,发现生活中新鲜和温馨的感觉,甚至是找回自己的感觉。所以,“断电”是为了善待生活,找回自己和温馨家庭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