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等待

生命需要等待

生命体是当今已知物质形态中有序程度最高级的体系,它拥有最复杂的结构,最精确的联系,最协调的配合,以及最完美的功能。

不过越是高级有序的体系也越容易脆弱,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是严格,有时甚至近于苛刻。然而,这种严格条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对生命 体而言,它还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套生存本领,那就是等待。一旦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它会借助某种方法,使之能够蛰伏潜藏,确保挨过难关,待环境适 宜之时再求发展。

一般说来,有序程度较为低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会相应增强。例如,人类一旦失去1/5的水分就会死亡,而 蚯蚓即使失去自身体液的3/5也还没有达到受伤害的程度。对于一些更为低级的“隐生生物”(如小麦中的线虫),即使失去自身水分的99%,一旦得到合适的 水分补充也还能恢复生命。低等级的植物也有同样的例证,据说一块干燥的苔藓在博物馆中居然度过了120年,过水还能照样成活。可见,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 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几乎所有最高等级植物都采用降序最为彻底的“种子”方式来保存生命。与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相比,一粒微小种子的有序程度不知要低几个数量级了。它 们是生命的真正隐者,你从一粒种子中绝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维管束组织。 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高级有序结构,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

每一粒种子还是整个物种的生命微缩,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贮存了历史,也孕育着未来。

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许多沙漠植物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能在下雨过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 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新归于安静的等待。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 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辉煌。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当然,在植物界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就是古莲子。它们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韧顽健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生命必须包含等待,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会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

等待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零级动态”,它时刻准备着,随时都在等候启动的信号。

等待者永远醒着。这是一种伺机而发的等待,一种充满生命张力的等待。可以有失去生命的种子,但决不会有睡过头、唤不醒的种子,也没有怠惰懒散、迷离惝 恍的种子。它们个个清醒,对温度、湿度等重要环境因素保持高度警觉,时刻都在捕捉春天的信息。更令人不解的是,萌发的种子凭着什么感觉器官,竟然能够知觉 地球引力方向,它会让先钻出来的胚根向“下”生长,而让随后长出的胚芽向“上”伸张。它们有时还得惠于母本的高级知觉,例如常春藤叶彩雀花,母体茎干会带 着蒴果避开亮光,爬到更适宜种子发芽的阴湿墙角处爆开种子,它竟然能对子代出世体现出一种充满母爱的关怀。

生命既要擅长发展又要学会等待,两者相辅相成,交替轮回,形成了生命特有的律动周期。

对生命而言,等待永远是一枝瞄向“发展”的满弓弦箭,它时时屏息静听,候望天命信号。

贫穷也会被世袭

我家楼下有个菜市,菜市的店铺里住着许多小贩和他们的亲属们,其中有许多是孩子。

小店铺通常只有十几平方米,有的更小。这既是店主人们的生计,也是他们居住的地方。通常是白天不进屋子,到晚上临时搭个铺位,把自己与铺隔成两层,既防盗,又节省住宿费。有的人,则干脆将原本就低矮的小铺隔成两层,下面堆货,上面睡人。

我粗略数过,这些小店铺,平均住着三口左右的人,有的因为主人是超生游击队或再婚重组,人数更多一些,多出来的这些人口基本是孩子。

由于近年来城市对外来人口子女读书政策有所改善,这些孩子们也就多了些来城里生活的理由,虽然他们能读得起的,多为偏远的学校,但比之于老家那些乡村 中学的软硬件设施,还是高出一大截,孩子们的父母,大多都以亲身经历过的血的事实明白了教育对命运的决定作用,因而,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视,即便经 济再困难,也要想办法让孩子接受他们认为能带来好前途的各种技巧。

于是,就常有以下的一些画面出现在我们眼中。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面馆的老板,他的儿子在学校兴趣班里喜欢上了黑管,他于是花了上千元钱给孩子买了乐器,每天收摊之后,小面馆里便会响起黑管声, 乐声从最初的杀鸡杀鸭到现在的悠扬婉转,都让老板听得如痴如醉的,音乐让他这间只有四张桌子的小店,有了生机和灵气,也让他暂时忘记了疲累与不如意。如果 此时正巧有邻人或路人被音乐吸引,驻住观看,并发出啧啧赞叹时,老板的脸上,甚至会闪过久违的幸福光泽。

他的幸福与快乐,让我既欣慰又揪心,因为我比谁都清楚,当下的音乐教育是如何样销金噬银成为一个烧钱游戏的,那间可怜的小店和他从来没有健壮过的肩 膀,是否承受得起,便是一个疑问。如果他仅仅把音乐当成孩子的业余爱好,倒也没什么,但如果将它作为前程,则不能不让人担心。

此后的结果,恰好印证了我的担心,孩子后来面临上提高班考级等一系列消费项目使他很苦恼,但想想这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前程,还是继续努力往下扛,就像一个只背得起100斤东西的人强扛起300斤的货物,不知道什么时候轰然倒下,前功尽弃。

另一个印象深的,是我常买窝头的一家店主,中年得女,如今年近半百,女儿热爱绘画,他的小店里,挂了多张女儿的习作。凭心而论,孩子的绘画水平,至多 在同龄人中算得上中上的水平,但对于目不识丁眼界有限且爱女心切的父亲眼中,却是了不起的,他以此为荣,并很想继续培养她。他看我像是搞文化工作的,于是 请我帮他介绍老师。我想告诉他,我认识的美院高材生们,毕业后都改行学电脑到广告公司做图去了,但看他殷切的样子,又确实说不出口。后来,他自己还是去找 了老师,据说学费还比较贵。自从他女儿去学画以后,他的窝头明显比以往小了,当然,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我的心理作用使然。

一位辣椒店老板,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儿,她很喜欢超级女生,并喜欢把自己当成超级女生,于是,小小的辣椒店,便多了一台与辣椒店极不相容的卡拉OK机, 小女孩经常在那里,把偶像们的歌模仿得维妙维肖,把一旁摘辣椒和扎豆瓣的父母逗得一脸笑意,因了这份笑意,孩子无论买歌碟还是参加粉丝聚会甚至去看他们经 济承受力以外的演唱会,都被当成了学习的一部分。那几个一夜成名身价万倍的超级女孩子,成为他们的梦想。他们不知道,在这几张笑脸背后,有多少失落甚至绝 望的哭脸做陪衬。

谁也不能肯定,以上的三个孩子,以及他们的邻居和朋友们中,不能走出几个幸运儿,成为当下音乐家画家甚至明星。但就当下惟利是图的市场化教育理念指导 下形成的教育资源向强势者倾斜的现实环境之下,这样的场景,安慰意义多于现实意义。而真实的结局是,这些孩子因父辈的身份和见识以及自身条件所限,最终成 为低端劳动者,打工或当小贩,是他们宿命的结局。当然,会吹黑管的打工仔和会画画的窝头铺老板,也可以将美的元素带进生活中去,并过好自己的生活。但这也 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在贫穷和富贵都在被世袭,并越来越不可能互换的时候,包括政治家和教育家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是否应该反思,并切实地做点什么?

撬起世界的最佳支点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

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着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们可以不去拜谒那些曾经显赫一世的英国前国王们,可 以不去拜谒那诸如狄更斯、达尔文等世界名人们,但他们却没有人不来拜谒这一块普通的墓碑,他们都被这块墓碑深深的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被这块墓碑上的碑 文深深地震撼着。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有醒 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爆治爆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的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真的,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支点不是地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是别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灵。

要想改变世界,你必须从改变你自己开始;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

你有没有想要想疯了

这些年来,很多朋友问我申请斯坦福的“秘诀”是什么?其实我的秘诀,跟斯坦福教我的第一件事一模一样。申请斯坦福的“秘诀”,就跟你追求人生其他很多宝贵的东西,如工作、爱情、婚姻、幸福……一样,就是:你必须想要!非常、非常想要!想要到想疯了!想要到为了得到它,付出别人想像不到的努力。大多时候, 我们之所以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命不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想要到发疯!

我大学时学文,只零星地修了几堂商业课程。毕业后当兵两年,也不算显赫的工作经验。托福、GMAT成绩当然不差,但也没有到顶尖的地步。于是大家好奇:斯坦福为什么选我?斯坦福看上的不是我入学时的条件,而是我MBA毕业后的潜力。大学时,我用功念书之余,写小说,编校刊、演戏、当学生议会的议长、到美国表演舞蹈、到英国打辩论赛、在公关公司工读……申请斯坦福时,除了标准的申请表,我编了一本名叫《Close-Up》的杂志,用图、文把这些经历全部呈现出来。斯坦福有没有要求我做这个?没有。我做,因为我想进斯坦福想疯了!

你,疯了没?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