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无聊感强烈”者与感觉充实者相比,因心脏病或中风致死的可能性高出2.5倍,无聊因而可能是一个“折寿”因素。
伦敦大学学院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系研究人员调阅1985年至1988年时年35至55岁接受“无聊感”调查的7524名公务员信息,追踪他们20多年后的健康情况。截至2009年4月,一些调查对象已经离世。
当年调查结果显示,每10名公务员中有1人曾在过去一个月内感觉无聊;感觉无聊的女公务员人数是男性的2倍多;年轻公务员和从事琐碎工作的公务员比其他人更易感觉无聊。
研究人员发现,当年感觉“格外无聊”者的死亡可能性比感觉充实者高37%。
英国《每日邮报》6日引述报告撰写者之一、研究员马丁·希普利的话报道:“研究成果显示,存在充分证据,显现心脏病与无聊感相关。”
研究人员分析,对生活不满、感觉无聊的人可能养成吸烟酗酒等恶习,而这些因素会“折寿”。
一些专业人士给感觉无聊的人支招,关键词是“改变”。
譬如,可以做有意义的事,发现工作的价值。如果觉得工作没意义,干活自然提不起精神。要改变这种态度,就要适当调整职业规划,重新发现工作的价值。另外,业余时间可在医院或学校做志愿者,从服务他人中寻找快乐。
因生活平淡而整天抱怨的人应该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知识,可以在社区学校参加夜间课程班,就读有挑战性的课程。
另外,应打破常规,增添“变数”。譬如,给多年未联系的老友打电话;找从未去过的地方旅行;去颇有名气但离家较远的二手书店淘书。重要的是,感觉无聊时不能坐着发呆,而应着手找事做。擦地板、洗衣物、健身、散步……这样做也许无法摆脱无聊感,却可以支配自身行为;一旦运动起来,无聊感会减轻,充实感随之而来。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