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孩子,蒋超林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妻子和家庭,因为他本来就是在情人承诺不用他负责的条件下出轨的,而他也从未想过要对情人负责。所以我更相信这是一段婚外性而不是婚外情。
为何会陷入两难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关系平衡,个体就会身心健康、心情愉悦,否则,个体就会处于冲突之中。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只追求满足,可以说是人最本质的部分;超我是社会道德、文化和良心,是个严厉的审判官;而自我是本我与现实连接的部分,发展于本我,为本我服务,满足本我的需要,同时,为了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现实而对本我进行控制,调节着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故事中,蒋超林在爱着妻子和家庭的情况下发生婚外性是本我的表现,本我追求快乐不顾及后果。在孩子的问题出现前,他因为不需要为婚外性“情人”负责而心安,而享乐,年轻女人的身体对中年男人总是有致命的吸引力。但当孩子的问题出现后,他的超我对他的不负责任进行了惩罚,让他产生了内心的冲突以至于心力交瘁,痛哭流涕——是要孩子还是要妻子?孩子是自己基因的传递,是人类的生存本能,要孩子符合本我的需要,而到此时超我则以道德、良心的形式对他对妻子的背叛进行了谴责,引发强烈的内心冲突。
痛苦也要选择
蒋超林当初答应做孟凡的蓝颜知己,本身就带着暧昧的成分。作为中年男人,他不会不知道后果,但他没有拒绝。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在孟凡和叶子娴之间,蒋超林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叶子娴。孟凡对蒋超林没有要求,蒋超林由此猜想孟凡也只是为了肉体欢愉而和他在一起,这更折射出他对孟凡没有爱只是性,一旦他们为了孩子结婚,总在一起而出现的审美疲劳会不会让他很快厌倦孟凡?作为妻子的孟凡能否继续毫无要求?在一个夫妻同床异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幸福吗?如果他知道原来他的爸爸根本不爱妈妈,而爱着他的前妻,而自己的妈妈只是个小三,他要如何看待自己敬爱的爸爸妈妈?又如何看待自己?同样,放弃孩子,对蒋超林也许也是终身遗憾,毕竟,曾经有过。
咨询师只能帮助分析原因提供更多思路,而不能代替做决定。该怎么做,作为成年人的蒋超林会做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选择,即使任何选择都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