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审视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健康

  

  公务员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从事着公共管理的决策和执行工作,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多重压力,由压力所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化解压力,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心理健康,影响公务执行的畅顺及效率。

  据有关报道,我国公务员队伍中92%的是科级以下人员,这些人虽然是一般工作人员,但与群众接触最多、最广,在群众印象中,他们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他们的能力体现政府的管理能力,精神面貌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培训抓得比较紧,而对一般工作人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则有所忽略。

  一、 压力源及分析

  1、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振荡

  在社会转轨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同样面临着挑战。但与此同时,由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人们的心理适应带来了考验。特别是中年的公务员中,既要照顾家庭老小,又要在工作岗位尽责任,有所作为,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公务员队伍中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凸现出来。据重庆晚报的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精神科,对一年来的心理咨询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中,男性公务员和公司老板是成年男性心理包袱最沉重的一个群体,共占了门诊病人的35%,国家公务员排在首位,其中 2/3 是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病。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调查的结果显示,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31.2%感觉太累……

  2、深圳特区特殊人口环境所致的压力

  深圳是人口组成复杂的群体,深圳既复杂又简单的人际关系,使深圳人承受的压力高于其他城市。例如:地域文化的不同,容易产生、,你的上司领导是福建人,他第一次见到蒙古人,且被骂,讨厌蒙古人,产生“刻板效应”。若领导是福建人,他第一次见到贵州人,且被礼遇,产生固定看法“贵州人好”, 即“晕轮效应”,实际上哪个地方都有优秀的,也有人格弱点。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是你看惯与看不惯。因此,应从提高个人价值资源的合理理解、建立合理的归因方式、合理看待自己的智力价值、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关系等调整认知。认知重建策略主要指调整对压力源的认识及态度,认知治疗学派认为,人的烦恼不是起于某个事件,而是起于他对事件的看法,思想和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

  3、科级以下公务员因心态不平衡产生不良心理

  据统计,我国公务员队伍中92%的是科级以下人员,这些人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基层升迁的困难。个别领导贪污腐化,使公务员心中有怨气,加重了心理不平衡。长期以来,国家对中高层的教育培训多,对一般公务员的心理教育培训相对少。导致其对工作上的表现有:敷衍心理、冷漠心理、焦躁心理。

  4、不同年龄引起的危机感

  a、职场定位危机:出现在择业和就业初期。b、职场的晋升危机:出现在工作5年左右。 c、职场方向危机:出现在40岁左右。

  5、心理疏导渠道缺乏导致压力积聚

  有了心理困境,就应当及时得到宣泄和疏导,进入到了潜,影响情绪及行为。公务员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承担着重大的公共责任,其心理困境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致使公务员的心理困境宣泄和疏导的渠道缺乏。公务员有了心理困境,不知道宣泄,不敢宣泄,甚至不能宣泄,久而久之,积聚心中,困境加剧。人们要求提供良好的公众服务,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公众作为被服务者获得应有的权益和愉悦,但往往这些权益和愉悦是以提供服务者的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心理健康为代价的。


  二、应对压力

  1、提升个人文化

  对科级以下公务员培训 ,如:国学内容,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今宜鉴古,应该对所有公务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学习为人之道,做官之道,使公务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传统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适宜体制制度

  对科级以下公务员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新加坡和香港都把公务员分成“三六九等”,公务员分为行政、技术等,深圳卫生部门目前还无技术性公务员。在新加坡,比如文员和政务精英就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公务员,政府机关招文员就招文员,文员不可能升迁到政务精英层次,更不可能升至政府机关管理岗位上,但文员也有初、中、高级三种级别的成长,能尽早制定一整套符合各职位类别特点的管理制度。

  3、自我调适减压

  A、引导性放松(心理学称为暗示,佛学称为观想):把眼睛闭上,让自己的脑海里想愉快的画面,使人放松,如湛蓝的天空彩云飞,茫茫的草原,绿绿的群山,鱼儿自由自在的游,鸟儿在树上鸣,蝴蝶在鲜花上飞……

  B、横隔膜呼吸(腹式呼吸):深吸气到小腹,停几秒,再慢慢呼出。这种呼吸方式,站着坐着躺着均可。练熟悉了,睡眠是也腹式呼吸最好。腹式呼吸时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调节利于人体放松。

  4、参加文娱活动

  听音乐;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户外运动,锻炼身体。

  在深圳工作压力是不可回避的事情,适当的压力可有利于进步,但压力太大会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有人说21世纪是精神病的世纪(虽有点些夸张),精神卫生问题属于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现在深圳社区管理已设有心理卫生服务。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及时修正心理偏差,工作心理健康,发挥其潜力,形成事业上的成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