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加上社会压力比过去增大,女性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概率较男性高。据国外心理学家调查,接受精神疗法的男女病人,比率大约为1:2,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国内心理学调查也有同样的结果。武大中南医院心理咨询室副教授肖劲松说,十多年来,他所接诊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约为4:6,女性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肖劲松指出,女性心理疾病多发与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如青春期来得早,之后面临来月经、感情脆弱、更年期相对时间较长等等。其中,在生活中,从心理角度上说,女性最容易被焦虑、抑郁、适应障碍及更年期综合症所困扰。
基因决定女性更易抑郁
肖劲松介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绝大多数。一项统计表明,世界范围内,女性遭受抑郁症困扰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全世界的女性中,大约每8个人中就有1个女性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困扰。
专家分析,女性易患抑郁症,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基因因素、遗传因素提高了女性患抑郁症几率的50%。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和抑郁症有关的、只有在女性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基因突变,包括一个与女性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的基因。二是女性更容易紧张。调查显示,女性更容易抱怨说她们正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某些极度紧张的特殊状况等。三是自身的生理特点。如经前期紊乱,妊娠、产后的特殊生理时期。2%-10%的女性患有月经前焦虑精神障碍,这是因为这些人对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的高度敏感性造成的,10%-15%的母亲在生育后头6个月患有抑郁症。
专家建议:女性应该对抑郁症有足够的认识,警惕抑郁症的困扰。目前医学上早已明确,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心理治疗,严重的患者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
女白领多发焦虑症
何女士是一名管理人员,收入稳定。去年底,为了能提高自己的收入,她开始炒股。但是,由于把握不好股市的行情,投进去的钱慢慢缩水,何女士急得茶不思饭不想,每天叹气。家人担心她出问题,把她带到中南医院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该院肖劲松副教授说,何女士是被焦虑情绪困扰。在股市人难免因股票的涨跌而经受兴奋、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据介绍,焦虑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如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发病的。患者异常的心理表现是: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预感到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而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如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等。
心理专家表示,在正常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数种焦虑的表现,如有的人总是关注某一样东西是否安全,或是否做得完美。实质上,这就是长期焦虑的一种反映,比如担心工作是否做得好,会不会被老板炒掉,能不能找到如意伴侣等。有焦虑表现的人,往往力图保持对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事认真、刻板,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讲究秩序,办任何事均力求准确完善等,这些在女性的身上表现更为突出。
专家建议:职场女性要放松心态,不可大喜大悲,凡事想开点,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对于出现轻微焦虑患者,主要是要进行自我疏导,如果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等,严重时仍需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自我调适减少更年期不适
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性激素的波动,第一次波动是性激素的涨潮,它使人从稚童进入青春期;第二次波动是性激素的退潮,它使人从壮年转入更年期。女性的更年期又称绝经期,指最后一次月经来潮前后的一段时间。
性激素的退潮,女性在45-55岁之间,男性在55-60岁左右。这段时期,男性的更年期病态反应一般不明显。女性则不同,更年期开始后,卵巢逐渐衰退萎缩、性激素分泌减少,性腺功能下降,直至排卵停止,月经断绝。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分泌激素的一时紊乱,影响中枢植物神经的功能,使神经系统活动的平衡失调,对外界适应力降低,导致交感神经应激性增加。这就是女性激素减退时可激起心理波动的原因。
肖劲松教授说,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从心理方面看,有精神紧张,烦躁激动,情绪不稳,忧虑多疑,易怒等;从生理方面看,有感觉忽冷忽热,眩晕头痛,失眠耳鸣,心慌手抖,四肢发麻,神疲乏力等。
专家建议:精神因素是“更年期综合症”的重要发病条件。此外,“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病前多有性格上的缺陷。因此,要避免或减少更年期的不适症状,注意自身的心理调节,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