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点击心理问题

  日前,一批心理教育专家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举行的座谈会上,呼吁要正确对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把它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来抓好。

  时下经济发展进入后现代社会,人不仅要有较高的科技能力,而且要有健康的人格,而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培养至关重要。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主任郭德俊教授认为,现在心理健康不是调味品、点缀品,而是必需品。心理健康教育应与整个教育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教育观念不改变,仅仅靠课堂、靠咨询室是不够的,教师应成为心理保健医生之一,家长也有责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指导,更需要在操作层面上的指导。首都师大方平教授提出,要避免心理咨询政治化、说教化。健康人格形成应是在小学阶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很重要,教师、家长和社会要增强这方面教育的。

  对待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要有正确态度,不要把心理问题看成是洪水猛兽,也不要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北京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咨询心理室主任方晓义举一个例子:将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一组进行训练,一组不训练。结果经过训练的有了改变。他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发展中的问题,不是维持终身的。应给教师一个观念,允许孩子犯错误,但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教育。北京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沃建中指出,关键是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后怎么调节,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把问题归结于孩子,因为孩子成长中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作。

  现在大多是学生出了心理问题才去想办法解决,而香港大学心理学系何友晖教授认为,有些问题通过心理学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应从预防问题着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教授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路子要走对,重点应放在教育和预防上,以预防为主。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辅导咨询面向一部分,治疗面向极少数。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要纠正课程化、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等倾向。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林崇德教授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点要毫不动摇。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操作性、实效性、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国第一份面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杂志,至今创刊已经半年。为了进一步办好杂志,他们邀请了十余位心理学界专家,于2001年12月25日就提高杂志质量及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