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自私?何为自私的定义?
“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极度的为自己着想”,也就如此云云。
甚至思想境界高的会说,“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在大部分人眼里,自私是个非常贬义的词汇,我们总是避免自己,讨厌别人的自私。
所谓“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即当为自己着想到极限的时候,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想的了。推己及人,就把为自己着想时的做法用来为他人着想。但这句话只是形而上学的说法。从辨证的角度看,主体是不同的,利益对不同的主体来说也是不同的,变化的。所以对自私和无私的看法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
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不同的结果,我们用感官,用思考去看,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这个世界时,往往带着我们主观的判断。事物本身是没有色彩的,是我们自己的认为赋予了事物色彩。一条衬衫,在你眼中是蓝色的,在色盲的眼中就是绿色的,在狗的眼中就是灰色的,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给出什么就得到什么,给出的是自私,得到的就是自私;给出的是付出,得到的也是回报。让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纵然是件好事,但请别走进误区,在付出前请先问问自己,你的付出是为了对方还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控制对方还是为了满足自己?
这里又要提到自爱,我们太习惯于在外界寻找自己的需求,我们努力的去要索取,我们想得到更多,但当外界无法满足的时候,我们便悲伤、失望、痛苦。可是当你不再索取,而去付出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你是需求靠谁来满足呢?你自己吗?
其实我们还是在外求,尽管我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但我们的目的仍旧是从外界得到我们的需求,我们不够自爱,或者说不够自足。有句话叫人穷志短,个人不完全苟同,当自身都无法满足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去爱别人?我们给的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包裹着美丽糖衣的炮弹而已。
自私没有对错可言,在于那个度,老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当我们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那是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我们只有足够自爱了,足够丰满了,才会有更多不求回报的爱去付出。
如何自爱,这里又要说到接纳。首先去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这亦是我们心路历程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我们被我们的重重身份所包裹着,“我是某某某大学的教授;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是某某某公司的总裁;我是……”无数个“我是……”,当我们认同那些身份是我们自己后,我们便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我们迷茫,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以至于我们开始戴着面具做人,我们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以不破坏自身身份的前提去说话;我们看着地上百元大钞,想捡却又对自己说,“我是某某某的老板,我不稀罕”。
我骗得了你,骗得了他,骗得了全天下的人,但是骗不了自己,当我们的行为与我们内在真实的想法冲突的时候,我们就在内耗,我们不得不花费更大更多的精力去说服自己,与此同时,我们就处在一个低能量的状态,不如意即随之而来。
我们往往太在意外在对自身的评价,其实我们不知我们只会被自己给压跨,“There’s one person in this world.I’m in competition with myself.”人不需要活得如此的累,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活出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