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治疗甲流也需心理危机干预

  “从去年的5·12四川大地震,到最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社会上的突发灾难、群体性疫情等事件屡有发生。面对灾难、极端危机事件,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抢险救灾,还要积极地对群众的进行及时、科学的干预。这一点,从长远的良好生活目标来看,甚至比外伤急救更加重要。”

  昨天,在全国心理危机现场干预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心理学专家从社会热点事件出发,与杭州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就群体性疫情、重大事件中的群众心理干预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面对甲流,20%大学生感觉“不安”

  疾控中心的心理专家通过认知行为调整技术、团体干预等心理干预手段对当时隔离的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心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接受心理干预后,紧张、担忧的情绪很快得到缓解。

  赵国秋告诉记者:“不要小看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问题,有时候心理干预比治愈这个群体的外伤更有深远的意义,恐慌、紧张的不良心理状态会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反过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劫持事件中的孩子晚上需要陪睡

  “再拿刚发生的温州劫持人质事件来说,我认为受害的那户家庭也很有必要接受心理干预。比如对这户家庭中15岁的孩子,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手段。家人、老师在近期内不能离开这个孩子,尤其是晚上要由最亲近的人来陪孩子一起睡。”

  赵国秋说,“遇到突如其来的生活恶性事件,很多人都会感觉超过个人的应对能力,这个时候心理干预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有当时顺利度过难关,才不会在心理上留下很深的阴影,对未来的生活不良影响也会大大减弱。”

  心理急救同外伤急救一样重要

  “10个自杀的人中,有9个是没有接受过心理干预的,我们建议有严重抑郁、焦虑等症状出现的人都应该寻求心理干预的帮助。”赵国秋的话让与会专家产生了共鸣。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