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心理依赖性大于身体依赖性

  声明:本文并非鼓励大家以吸烟为好习惯,只是探究吸烟背后的心理意义。请牢记:吸烟有害健康!

    人类的整体需要大同小异,但每个人的需要却因人而异。因为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经历、家庭、“个人优越感”目标、和情感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与他人不同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每个人的需要都是与众不同的。从而使人所做出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让心理依赖品和“个人优越感”紧密相连,有人选择了权势,有人选择了财富,有人选择了爱情,有人选择了毒品,有人选择了美酒,有人选择了收藏,等等,当然就会有人选择香烟(烟草)。 

    工业社会颠覆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物欲化”趋势加剧,以利益为本的商业竞争激烈,变化成为了唯一不变的真理,科学和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的素质和要求已经大大高于以前的时代(如农业社会)数倍,对人(弱者和强者)的心理打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生活在不断进步发展变化的社会中,很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和无意义感,使人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烦躁忧虑的焦虑象幽灵一样纠缠和折磨人的内心,痛苦的让人难以忍受。人需要摆脱和解决无孔不入的焦虑和痛苦,古人以”杜康”(酒的代名词)浇愁,今人大多选择“合法的毒品”——烟来销愁。 

    香烟,给人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它对维护人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毋庸质疑的。如果没有烟草,人的选择有两种可能性,一寻找另外的精神替代品,如酒,毒品,性等,二是更多人会精神崩溃和心理病态。 

    香烟,是一柄双刃剑。既能给人心理支持,缓解现代社会带来的压力焦虑。同时可能让人上瘾,对人的身体(生理)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但这是过度吸烟造成的,它仍然是人的选择。 

    适度的吸烟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研究发现,吸烟可以增强记忆。例如在简单的心理测试中,吸烟者体内一定含量的烟碱可以增强其记忆力。 “抽烟喝酒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能帮助人创造奇迹。烟雾中既能看到政治家们的英姿,也能看到文学家们的风采。文学家们的创作,大都喜欢在安静的地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翱翔于艺术的空灵之境,烟草似乎最合适不过了。”

  “人啊!认识你自己!” ——先哲苏格拉底 

    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都是具有自我选择权的,古人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了人的性格都是自己选择的,都是很难为别人所改变。但都喜欢改变别人,所以孔夫子在几千年前喊出“己所不欲,勿失于人”的告诫之语。 

    人以自我为中心,人选择的原动力来自于人本身的需要,需要在心理学上分为三种:心理需要、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人的需要的驱使人引起动机,通过相应的目标诱导和刺激强化而产生一种行为,行为的在一段时间里的经常性强化就会习惯。所以说人的选择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吸烟就是人的选择。接受第一支烟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是人的选择。 

    为什么戒烟那么难?因为戒烟的人需要香烟,他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上依赖烟草。

  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具有选择的权利,人选择的驱动力来自于人的需要,个体的“优越感目标”导致人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吸烟就是是人的选择之一,是缓解内心心理压力和焦虑的有力武器,是心理健康的“栋梁”(胡祁博士)。过度吸烟也是人的选择,人的不健康状态是个体本身的选择,戒烟的不成功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