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群体是由独立的个体构成。每个独立的个体,各有自己的,各有自己的得、失、利、害、好、恶、习惯和性情,如是,虽然每个个体都是人,但个体间“性相近,习相远”也是事实。为此,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际之间,就难免发生种种矛盾或冲突,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不足为奇的事。然而,这类“不足为奇的事”,如若处理不当,却能酿成大麻烦,给人带来心理压力,产生痛苦情绪,进而损害心身健康。看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真成了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
日常生活中,如何处好人际关系呢?我想,无论就个人生活经验,或是就一般意义来说,大致可提出以下三点意见供参考。
一、学习一点哲学,并在生活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能以唯物辩证的头脑看问题,以求逐渐学会接受、理解现实和他人(这一点很重要)
有位哲人说过,“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当然,这里所谓“合理”,不是论理学中的“是”“非”之理,而是说,现实中的人与事所以能成为现实,都有它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不随你的意志为转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间的事,大致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对此,古人有云:“知天者,不怨天。”意思是,理解了事物的必然性,便可心平气和,丢却怨气。待物如此,接人亦如此。前面说过,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个性是由先天素质和后天习得而成,改起来也难。比如,有人性情急躁,这是他的特点,若遇事不急,就不再是他自己,而变成了别人。为此,与这类人相处,第一是接纳和彼此理解,进而适应之,不然,就不能很好相处。人际间,若不接纳和彼此理解,恐怕就不能过一天太平日子。有一对五十余岁的中年夫妇来咨询,方女说,当年结婚前,我想,他为人好,就是脾气坏,我不信结婚后改造不了他。结果,快三十年了,还是那样。我实在受不了啦,不行就离婚!男方说,你也不看看自己,每天磨磨及及,大事小事,没有点儿利索劲儿,我跟你着了三十年急,都急出心脏病来了。离婚就离婚,我也豁出去了。我说,一个人,自我改造难,被人改造更难,二位大概有切身体会,而且体会很深。另外,恐怕体会最最深的是改造别人最最难。我想,一个人,大概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想行为模式强加在他人身上,即便是夫妻之间,这也是不应当的。二位当年若是决心接纳对方,适应对方,而不是决心改造对方,恐怕今天坐在我面前的,一定是一对和睦夫妻。在非道德、法律方面,执意改造别人,是人际关系的巨大破坏力量。而接纳、理解,则是人际关系的内聚动力。中国人谈到人际相处,喜欢用“缘分”二字,“缘分”,是指天时、地利,其实,人际相处的关键是“人和”,“人和为上”。达到“人和”的途径,就是接纳、理解。
二、加强个人修养,建立良好的“反应模式”
人的反应模式,大致分为三类:感性反应,理性反应和悟性反应。感性反应者,遇事多看表面现象,情绪体验强,行为表达情绪化;儿童少年多以这种方式反应外部事物。理性反应者,遇事先想原因,思考的体验明显,冷静、沉着,行为有条不紊,语言表达理性化;有文化且有修养的人,经常取此类模式对外部世界进行反应。悟性反应者,遇事分析本质,把事看穿,有超脱感,个人名利淡化,将其置于可有可无之间,言行决无情绪色彩,表现平静。有悟性者,心理极少被伤害。
人际间,怨、恨、嫉妒等心理,行为上打、骂、吵闹等表现,均属感性反应。伤人害己,无一利处。有的成人也取此类反应模式,此乃心理发育停滞的结果;他在生理上和其他心理侧面虽然发育为成人,但在反应模式方面,却滞留在儿童期间,所以,此类人被称为心理发育不健康者,应予以咨询调治。
前面说过,为人处世,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为上,因为只有人际和谐,方能促成心理健康,事业有成。我想,一个群体,若要达到人际和谐,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群体中的个体,应有如下修养:屁股坐在理性上(保持头脑清醒,服理而通事理),一手握住感性(避免六亲不认,不通人情),一手握住悟性(以免斤斤计较,无事生非,耿耿于怀,纠缠于琐碎)。一个团体内部若有如此风气,对外定然有一个美好形象。
三、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确立科学归因倾向
自有人类以来,欲成就一事,多以群体协同为前提。然而,事则有成有败,于是,成败之时,评功论罪便会引发某些歧义纠纷。所以如此,盖由于人们的成败归因倾向各异。
成功了,有人立刻说,“你们看,如果没有我,但凭你们那点能耐,无论如何也不会成功!”;失败了,他又会说,“你们看,我早说过,这事办不成,你们要逞能,现在让我跟着你们倒霉!”。功劳归于自己,罪过归咎与他人,这成了这类人的思想工作作风。一个群体内,有此一人,便可永不得安宁。这种人,作风不好,他没有科学的归因思想。他们内心世界,突出了一个“贪”字,为此,他和任何人都不会搞好关系。
对事情成败的归因,要讲科学。所谓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讲客观性和真实性。在这类问题上,要具体化,不能“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特别作为群体的领导者,对于失败,不可用“我也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这句空话,去搪塞。对失败的责任,必须具体化。
科学的成败归因作风,在一个事业群体中,十分重要。它对搞好人际关系、培养和促进积极向上的群体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个体来说,也是确立诚信的关键途径。
人世间,人际关系问题,应属麻烦事之一。处理这类事不易,处理好这类事更难。可是,中国有句俗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想,只要用心去做,终有一天,人们是可以把这件麻烦事处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