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电视真人秀

  昙花一现的苏珊大妈、因宫颈癌去世的杰德古蒂还有那个被英国观众戏谑性地称为“长了两只左脚”的约翰萨尔金特大概是近年来英国电视真人秀造星史上最“成功”的典范。这些人要么体态臃肿,要么素质低下,那些讨厌甚至鄙视他们的受众迅速达成一致,形成了他们另一种意义上的“粉丝”。大家不希望他们破坏游戏规则,但又希望在下次的舞台上看到他们出丑,于是,受众一遍又一遍地对其进行攻击,又乐此不疲地将他们送进下一轮的角逐,并从中制造出更多自我娱乐和自我安慰的噱头——“居然还有比我更蠢的人”。

  当然,对受众这种心态的分析用到曾轶可身上显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从某些处于“保曾派”和“反曾派”之间的人身上也能看到这种心态的存在。

  出尔反尔的态度已经足够说明问题的本质,在接受金鹰网采访时他希望曾轶可早点离开,但在10强赛时却意外地给她打出了晋级牌。当然,在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主办方具有故意炒作以及操作比赛的嫌疑之前,我们只能拿受众和评委的态度来说事儿,因为已经有网友在贴吧里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没有曾轶可,快女(论坛)还有什么看头?” 的离席并不能说明流行音乐就一定要具备一个严格的评判标准,不过,无论是“超级女声”还是“快乐女声(论坛)”都在“声”上做文章,就不能不说明质疑曾轶可唱功的必要性,一句“为什么五音不全的人可以晋级?”让“曾轶可现象”变得格外引人注目。

  从曾轶可创作的词曲来看,虽然明显地体现了一些“野路子”的特质,但不可否认,曾轶可的词充满了林夕与方文山的混搭风格,充斥着90后海阔天空的跳跃性。当然,这是专业音乐人和一些理性受众的评价。但显然,在这个速食的大众消费时代,大多数非专业的受众之所以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作品的朗朗上口,很少有人像分析文学作品那样在乎方文山究竟要表达什么。因此,大多数人也并不能理解曾轶可词曲的表达。既接受不了她的唱功,又理解不了她的表达,而大多数受众又必须为他们的消费埋单,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情感的宣泄口,于是他们对事态的发展,对赤裸裸的、原形毕露的真实甚至丑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评委善意的批判以及受众的恶意攻击下,“曾轶可现象”愈演愈烈,而电视媒体却坐山观虎斗,收获了大把的收视效益。

  从电视真人秀引进到今天,它成就了一批又一批草根英雄,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人成了电视媒体盈利以及受众哗众取宠心态下的牺牲品,在这里,人性的自私和劣根性一览无余,新鲜感过后,他们的注意力势必转向别处。

  那么,那些“曾轶可”们该怎么办?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