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不敢用、电脑不敢关、IP卡不会使、手机不敢接、电视机只会选台却不会设置……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一些老年人充满了“不敢碰、不愿碰”的矛盾心理,有的老年人甚至发展为抵触现代生活方式、与社会严重脱节。专家指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当代老年人中的“高科技焦虑症”。
家在农村的陆先生大学毕业后留在武汉并找到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但他时刻惦念着家乡的二老双亲,专门为他们办理了一张银行信用卡,每个月定期将钱打入卡上,意欲让二老取用方便。不久前,陆先生接到家书,得知老母亲身体不佳,常心慌、气短、出汗、失眠,便请假返乡,带着母亲来到梨园医院检查。结果老母亲各项指标正常。幸好接诊医生很有经验,带老人来到梨园医院精神心理科,在一番详细的询问、了解后,医生告诉他,老人是患了“高科技焦虑症”。原来,老母的病竟是“信用卡”惹的祸。两位老人将儿子给的信用卡藏在箱子最底层,还从未使用过。原因为:一是常记不住密码,并为此懊恼不已;二是担心卡插进取款机后,取不出钱来,卡也拿不出来。久而久之,信用卡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方便,反倒成了他们的“负担”。他们既不敢取钱,又害怕信用卡放在家中不安全,成天提心吊胆,深恐发生不测。终于导致失眠、焦虑等症状。
七成老人受“高科技焦虑症”困扰
现实生活中,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有很多老年人有着类似的现象,如信用卡不敢用、电脑不敢关、微波炉不敢用、IP卡不会使、手机不敢接、DVD不会开、数字音响不会关、电视机只会开关和选台却不会设置……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一些老年人充满了“不敢碰、不愿碰”的矛盾心理,有的老年人甚至发展为抵触现代生活方式、与社会严重脱节。梨园医院精神心理科易军副主任指出:这是老年人身上容易发生的一种“高科技焦虑症”。
易主任介绍,“高科技焦虑症”已经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现代老年人的“患病率”相当高,约有七成老年人生活在这种“高科技焦虑症”的阴影之中。患上了“高科技焦虑症”后,常常感到莫名的紧张不安,甚至恐惧,进而会引发诸如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出汗、尿急、头晕等躯体不适症状。
家庭误区带来“高科技焦虑症”
老年人与“高科技焦虑症”并没有必然联系。一些老年人在生活中有条件接触到一些新鲜事物,他们对新的生活工具、家庭科技设备也抱有好奇和兴趣,但由于身体和知识结构等原因,他们的自信心较差,容易失败,所以十分需要家庭的帮助和鼓励。缺少年轻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常常使老年人深陷“高科技焦虑症”的漩涡。
易主任指出:老年人也乐于尝试新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好奇心没有青少年强烈,自信心没有年轻人稳固,老年人尝试掌握新事物时需要年轻人的细心指导和特别的鼓励。特别是初次接触高科技产品的时候,一旦失败,他们就很难恢复自信,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
而现实中,大多数年轻人往往忽略老年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习惯地认为老年人并没有掌握新鲜事物的需求。比如一件科技新产品进入家庭后,年轻人先是摸索着说明书自己掌握操作方法,其次可能是教会大一点的孩子学会使用,但最终忽略了老年人,这种现象在现代家庭中的发生率相当高,许多年轻人错误地认为,“自己会了、孩子会了就行了,老年人掌握不掌握没有太多的必要”。
专家指出,大多数老年人的“高科技焦虑症”正是在“尝试——失败——焦虑——自卑——抵触——排斥”的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原因,老年人掌握现代“科技装备”的速度比较慢是很正常的,经常出一点失误也是难免的。而有些家庭的年轻人总是爱把“笨手笨脚”、“老了,脑子不行了”等尖刻的言语甚至讥讽和训斥挂在嘴边,这样会极大地挫伤老年人的积极性,使老年人对更多新事物望而却步。
社会盲区加重“高科技焦虑症”
许多老年人从旧社会走过来,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上与年轻人差距很大,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才能融入这个充满现代科技的年代,令人遗憾的是,构成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少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存在诸多的盲区。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老年人的肢体协调能力下降,他们对社会产品的性能状况有着特殊的要求。但现实中绝大多数生活产品的生产、研制者都遗忘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家庭科技新产品更是忽略了老年人,尤其是一些IT类新科技产品,如电脑、数码相机、数码视听产品、手机,很少有完全针对老年人研制的,使他们“望高兴叹”。
比如,科普展览和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经常举行,但大多数针对青少年或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年轻人,很少有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现代科普活动和展览;在书店查阅关于老年人科学文化知识类的图书资料,更多的是养花、养鸟、编织、烹调、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书目,想找到一套适合老年人阅读的现代科普读物很难;社会上绝大多数电脑学校都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教师,学校也买不到适合老年人使用、价格又能接受的教学设备。老年人学习电脑,与年轻人同一个班、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速度。
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文明和进步,专家认为,诸多盲区的存在说明社会对老年人融入现代科技社会的需求缺乏重视,这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不能让信息时代将老年人远远地抛在身后。
积极学习远离“高科技焦虑症”
易主任指出,老年人产生“高科技焦虑症”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年人的思维及生活方式已形成定势,难以适应高科技浪潮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二是部分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受教育不多,知识、技术素质不高,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三是部分人惜物心态较重,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解除“高科技焦虑症”的办法:
首先是加强对老年人的科技知识的传授和培训,提高人们的技术和知识素质,增强他们对新技术、新成果、新工具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向老年人传授科技知识要注意方式方法。方式上,要讲究循序渐进,家里的年轻人要有耐心,给老人多加指导和帮助,使他们逐渐学会正确地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服务手段,让他们从心理上消除畏惧感,要让他们觉得操作错了也没事,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差,他们对信息技术和家庭科技新产品的了解可能只是一些零散、甚至断章取义的信息。要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不敢动的东西更要多讲几遍,让老人多操作几次,打破神秘感,直到完全熟练。
其次,广大老年人也要作好自身的调节,积极投身必要的知识、文化学习,提高自己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自信是老年人消除“高科技焦虑症”的基本条件。由于成长时代的限制,目前,许多老年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科技方面的知识很少,这使得老年人接受科技产品很慢。老年人一般很少读一些科普方面的书籍、生活相对闭锁、信息来源少、信息更新周期长,因此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就显得更加重要。
第三,老年人“高科技焦虑症”常常表现为一种“现代社会不适应症”。由于在新事物面前的失败,一些老年人自卑、情绪低落;认为自己“没用”、产生了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渐渐地对几乎所有高科技新产品抵制和排斥。专家指出,克服这种“社会不适应症”是老年人治愈“高科技焦虑症”的必要条件。
加强心理疏导,指导人们学会心理调节、平衡心态,培养豁达开朗的精神和乐观无忧的情绪。让老年人拥有青年人的心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对生活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