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一门独立于心理学的应用科学。心理学重点在于研究分析个体、组织、社会等处于某种环境和面对某种事件的心理反应;心理咨询则是以心理学知识为辅助,以处理来访者的心理困扰为目的。
[精神分析]是心理咨询过程中运用颇多的心理学派,用以了解来访者的心理背景,分析对其心理发展有很大帮助。近年国内因经济社会急速发展,国民对心理咨询需求增加,在苦无认知的管道下,不少电视台作了咨询访谈节目,把咨询过程在电视广播普及心理咨询。同时随处可见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大师等大师学说的书籍,[精神分析]风头一时无两。什么也冠以[移情]、[恋父][恋母]、[焦虑]等名词,不但够“牛”,还为自己添上几分知性味道。尤其汶川“五。一二”事件,心理咨询在社会的需求更见肯定。
正因如此,有一批讲者开辟心灵成长、心理认知等课程,当中质素参差,闹出不少笑话。我曾经见过有听讲者对讲师提出较尖锐的问题,便被问:“你与父亲关系如何?”、“你和上司相处如何?”说罢就标签提问者[移情],对父亲[情意结]在课堂上重演。又有女学员竞争心比较强,被标签成家庭争巢的延伸……千奇八怪,有的讲师本人未处理好自己心理,有反移情出现,弄得本来都带着疑问来听课的比之前更迷茫、更胡涂,云云情况多不胜数。
在心理咨询师训练中,对与来访者的会谈方法有清晰指引。心理咨询目标在帮助来访者处理当前困扰心理的问题,而非挖出来访者一个又一个解不开的问题。当然,在咨询过程中可运用各种相关技巧,必须以务实帮助来访者的原则。无谓的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已远离心理咨询的根本原则。
国内央视的“心理访谈”中的李子勋教授与杨凤池教授都以务实而恰当的手法处理来访者困扰,个人风格各异,都能达到一定效果。唯一可惜是对来访者没有后续跟进,影响了咨询成效。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