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治疗法的一点个人体会

现实治疗学派的学说比较上是一套相当新的理论,正如柯里(Corey)所言,因为他与理性情绪治疗理论一样提供了一个与其他大部分学说相当不同的论点;同时,在美国社会中,这一学派近年来在小学和中学的学校辅导员、教师、校长和康复工作者中,受到广泛的接纳和欢迎,被公认为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个理论引发出辅导工作中许多基本的课题,包括:

什么是现实?

辅导员是否该教导他的受导者?

若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正面的,则其他问题会随之出现,例如:

辅导员应该给受导者教些什么?

辅导员应该提供什么模范?

他应该灌输怎样的一套哲学?

在辅导过程中价值观扮演着什么角色?

事实上,在我多年来在香港的工作经验中,的确时常碰到以上的问题,尤其在应否教导、应否作典范和价值观等课题上,是辅导界的同行们常常感到困惑的事。我很盼望能透过嘉氏(GLASSER)的观点,能给大家一点行动,这样或能进一步得到新的领悟。

在现实治疗理论中,有几点是我个人相当欣赏的。其一是嘉氏很重视投身这一原则,他相信这一原则应用在学校中,将成为影响学生达致成功身份的关键。他会指出学校中人与人之间实在太过冷漠,以致完全要靠外在的媒介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可惜结果相当失败。其实,这现象在八十年代的香港,又何尝不严重?在众多的研究中;都显示了当代学生很孤单,例如“中学生学校生活调查”显示出中学生当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疏离感”,其中包括了“无能感”、“无意义感”、“无规范感”、“孤独感”和“自我疏远”,而调查报告指出这个问题在私校中特别严重;同时,调查亦显示学生的疏离感与学生明白老师的授课内容程度呈反比关系。面对着日益恶劣的青少年问题,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显著下降,不少关心教育的人士都纷纷提出解决的途径,面对于此等问题,嘉氏所提出的“投身”的观念,的确十分宝贵。他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很个人化的关系,而且他进一步指出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彼此的投身是重要的关键。在《没有失败的学校》(Schools Without Failure)一书中,他大力抨击学校欠缺适当的课程,即使有,也往往没有教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东西来与学校以外的生活拉上关系。故此他建议学校应该致力于设计适当的、具现实生活体验和学习机会的课程,好让学生能因此建立成功的身份。事实上,嘉氏所批评的,也就是香港教育存在的问题;自1978年香港教育踏进普及九年免费教育的阶段,不少在这个制度下的学生都出现混乱,而中途退学的学生也日益增多,使得教育工作者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固然,要处理这些问题,牵连的课题相当多,但其中课程设计一项,乃是重要的关键,我们当如何达到因材施教的理想?如何令学生感到学习与生活的统合性,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当务之急,是不容忽略或拖延的。

嘉氏认为针对这一问题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参与和投入,藉此谋求课程的适当性,这一点很值得香港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参考。由于嘉氏深信这是实际有效可行的方法,故此他特别为实行这个原则而设计的主要活动“班级会议”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等详细在书中列举,并说明如何可以促进“班级会议”的运作,以期在教师和学生全然的合作和投入中,能发展出一套有意义的课程。

另一项个人很欣赏的重点是嘉氏提出的个人责任的承担。在不少辅导理论中,人被假设为相当的无助,被视为对生命中许多的遭遇,要处于被动的境况。但事实上,我相信人并不会完全失去自主的;固然,在人生某些遭遇中,人会因为客观环境的因素而处于失去控制的状态,但同时在人生许多的情况中,人若相信和尊重本身的力量及他的潜能,又肯努力争取当前的机会和权利,他实在是有能力去掌握自己的人生,朝着自己的期望与理想前进的。而在这过程中,关键点往往是人是否愿意对自己的行为和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在现实治疗理论中,嘉氏鲜明地强调了各派都忽略的责任问题,这的确是相当珍贵的。

再谈到当代的香港青少年,固然,由于城市生活的加速,物质主义的高涨和家庭功能的动摇与解体,他们往往成为无辜的受害者,然而,当他们面对成长这课题时,是否就因而要极端消极地来看自己的一生呢?就因为个人的遭遇成为了他们放弃生活的最大借口,结果他们变得怨天尤人,浑浑噩噩地生活,思之令人黯然。其实,正如上文所说,人有许多限制,但却又不是像这些青少年眼中的灰暗;幸而在实际生活中,也还喜见部分青少年能一方面接纳现实的残酷,另一方面努力尝试达致生命的突破,以致人生得以转向,得能经历生活的丰富和统合性。故此,对于嘉氏所创立的承担责任,他所相信的成长动力,他所主张的成功身份的追寻等,我有极深的认同,深信这些信念不但有助我们处理青少年个案,就是在任何辅导过程中,也都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

最后要指出的一点,就是现实治疗法拥有一个公认的优点,那就是节省时间。正如柯里(Corey)曾指出的,这理论很适用于短期的危机辅导情况,也很适用于辅导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和成人。的确,当辅导员采用现实治疗法来进行辅导时,通常在较短的时间中就已经可以收到实效,而这长处,在生活节奏急迫的香港,正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在学校中,有不少教师有心推行辅导,却又欠缺充足的时间,对于冗长的面谈,实在无法负担。固然,我们清楚不能企求“方便面”式的辅导,但从实际角度来看,时间的需求较少时,总比较实际,单从这角度来看,现实治疗法就很值得推介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