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在80年代中期以前,对它的研究却很少。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进入90年代以来,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雇用关系的巨大转变为背景,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开始兴盛起来,目前已成为西方尤其是英国和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1]。众多的研究自然会有众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所采用的是大量有差异的测量评定方法,因而也给心理契约的研究造成了不小的混淆[2]。心理契约甚至有成为空洞无物的陈词滥调被加以滥用的危险[3]。因此有必要对心理契约测量评定的方法论问题作一个综合性的介绍和探讨。
1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