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闻报导,贺岁档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近一个月以来,票房创造8000万元的记录,直追《功夫熊猫》的记录。一部小成本的动画制作,600万换8000万以上的票房,可以说大大的赚了一票,可喜可贺。但是其中另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地方。
动漫情报的观点:
1、500多集的同名长篇连续剧的近三年播放,吸引了众多儿童的眼球,这就相当于做了三年的前期宣传,如果这还不成功,那也这是怪事一桩了。
2、针对中国目前“4+2+1”的家庭模式,赚大人钱。据本人目测某场该剧放映上座情况,4成低龄儿童,5成家长,还有1成就是我们这样的慕名而来。加上各大影院推出的亲自套餐,更是拉着一堆就家长陪同看此片,票房就是这样被刷上去的。
3、选择寒假第一天上映,充分利用了寒假这个黄金档期,又避开了春节前段可能出现的低谷。绝对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时间。
4、利用各大电影放映公司集团优势,基本做到全国同步上映,让全国人民(的小孩子)一起为这场战役出一份力。
综合上述,这绝对是一场值得的商业战役。但是这是不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作品吗?个人觉得未必。
1、目标群体不明确,既然是给孩子们看的片子,在台词设计中就要够简洁明了,现在加入不少网络时兴词汇,大人们听着耳熟能详,试问这些小孩子能听懂几分?另外,配音阵容依然寻找n多大牌,如阿牛、兄弟连等,这些能够吸引一部分他们的粉丝,但效果如何有待考证,对于主体受众的低龄儿童,他们没有任何感觉。能拓宽影片的观众范围是一个营销策略,但是片面搞这些,反而弄得四不像,是否妥当?表示质疑。
2、剧情单调,无创新,而且大量熟悉动画的身影浮现其中,如“猫和老鼠”中机敏智慧的老鼠变成了喜羊羊,Tom猫自然就变成可怜的灰太狼了。还有“机器猫”“酷乐猫”等中出现过的缩小灯,进入体内维修杀菌等剧情,另外兄弟重逢,以德报怨等剧情,都是老套中的老套了。这样的创意明年还将继续,至于能坚持几年,令人担忧。
3、再看风云决等影片,商业味很浓,前期的炒作宣传也很强,但是依然是老毛病,定位啊,20岁+的年轻人,熟悉这部影片的故事,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电视剧,看的都不少,能继续捧场的能有几何?给孩子们看,完全看不懂,无怪于电影院里有不少家长开场15分钟就带着孩子离场,原因暴力、血腥、感情,这些都不是适合他们这个年龄层次的。那么更高的40+群体呢,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很难要求他们去接受动漫和武侠的形式,所以就算2500万的票房也只能算是失败之作。
4、中国的动漫和日本不同。日本动漫展览上随处可见的不是低龄儿童,而是18+的群体,动漫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同时18+的群体,也拥有一定的自主消费能力,不必要像儿童一样需要父母的支持。有爱好,有需求,有购买力,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市场,而中国的市场,动漫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被牢牢定义着。虽然有部分成人向(有思考的)作品逐步进入大家视野,但是粗糙的画面,也实在难以满足大家挑剔的眼光。另一方面,日本的动漫,很多走的是漫画连载、动画改编、剧场版创作的道路,一步步积累起的人气,同时配合配套产品的销售,获得更大的收益空间,并非纯粹靠单一动画赚钱的。这点是中国动漫人需要思考的。不要为了眼前的小钱而去工作,而要有长远战略眼光啊。眼前的粗制滥造只是一时的获益,伤了品牌口碑,一切都完了。
总结一下,中国动漫产业随着动漫人越来越多,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正在一步步成熟,但是前面道路还是相当漫长的。需要大家的支持,更需要制片方的深思熟虑,多出精品。
私人生活之中。与上司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与你富有创造 性、富有成效的工作相一致的,你能尽职尽责,就是为上 司做了最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