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看心理医生

  2008年6月份,33岁的王先生在医院查出慢性肝炎后,一直郁郁寡欢,不仅没坚持服药,甚至不敢去医院复查。感染科的医生建议他去找心理医生看看。王先生遂到汉口一家心理治疗机构开始接受心理治疗,没想到2个月过去,他越看越心慌。

  据王先生介绍,在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主要是对他进行客体关系理论精神分析。为了分析导致他现在的心理状态的原因,医生引导他回忆起不少童年时期的不愉快经历,并怀疑这些负面经历影响了他的心理发育。此后,王先生总感觉童年阴影挥之不去,不仅对父母和朋友产生了疏离感,还渐渐出现头昏、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

  日前,他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接诊医师周瑞祥博士认为,王先生的病因是对肝炎的错误认识,夸张疾病危害所致。据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引导他正确面对疾病,获取家人支持,王先生的心理病情很快缓解。

  周瑞祥说,此前“越看心越慌”的遭遇除了与接诊医生的水平有关,也与其自身性格有关。他提醒,目前心理机构越来越多,医生水平良莠不齐,做心理治疗的市民应选择权威机构;找到心理医生后,不要盲目开始治疗,要先接受系统的心理评估;另外,心理治疗门派繁多,每个医生擅长的领域不一,针对不同的个体疗效有差异。如果在治疗2-3个月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患者应对医生说明,考虑改变疗法或终止治疗。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